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厦门日报

一张保单如何守护“海上粮仓”?

日期:08-15
字号:
版面:第A07版:深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组文/本报记者 王元晖

  13日傍晚,从海上升腾的云层,将翔安琼头笼罩得严严实实。渔民林敬文三步并两步地迈入家门,打开卧房抽屉,把一份印有“普惠型乡镇船舶渔工互助保险”字样的保单,压在了船籍证下方。

  半小时前,他刚踏出在村里举行的“凤翔街道2025年渔船民大会”的会堂,思索片刻,便扭头买下了这份保险。

  彼时,离厦门海域开渔,不到3天;彼时,台风“杨柳”正逼近厦门一带。

  福建省渔业互保协会厦门市办事处称,恰恰这一时点,今年我市新推的“普惠型乡镇船舶渔工互助保险”受到热捧。

  从字面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政策性渔业保险。但,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保险?

  对外行人来说,它“有钱也买不了”;对海洋部门来说,这一“安全绳”系着渔业生产乃至海洋经济健康发展;对厦门许多渔民来说,手中的保单让他们撒网时有了更多底气。

  风云突变的大海,也有阳光灿烂时。两个场景的切换中,这张薄薄的纸愈显厚重。

  

  一份量身定制的保险

  乡镇船舶从业人员均可参保

  年缴200元可享30万元保障

  台风“杨柳”来临前,汹涌的海水涌入琼头避风坞港池,让已经停泊在这里三个多月的284艘在册渔船和226艘乡镇船舶剧烈地摇晃起来。往年这时候,渔民们已把网具搬上渔船,等候出海的号令。

  玻璃钢材质的空荡船体,使人们更容易看清船舷上的编码——以“闽厦渔”编号的是在册渔船,以“翔凤琼”编号的就是乡镇船舶。而把目光放到全厦门,目前前者数量是737艘,而后者则为2035艘。

  “一个是‘正规军’,一个是‘游击队’,这些渔船都是厦门传统渔业存续的最主要载体。”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渔港执法大队副大队长余炎烽说,就数量而言,乡镇船舶更为庞大,加上它们的船况良莠不齐,成为近年来厦门海上渔业安全生产的薄弱点。

  就在今年厦门海洋伏季休渔启动的一个多月后,由厦门市海洋发展局联合福建省渔业互保协会召开的厦门市乡镇船舶渔工互助保险工作推进会备受关注。政府部门全力为一个新推出的险种“站台”甚至“吆喝”。

  在这次会议上首次亮相的“普惠型乡镇船舶渔工互助保险”,指向的就是曾让海洋管理部门忧心忡忡的乡镇船舶。据透露,当时,一些渔民从会议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了“一年缴纳200元,可获得30万元人身意外伤害保障”的关键字眼。

  福建省渔业互保协会厦门市办事处副主任王淑贞介绍,今年这一新险种遵循“低费率、广覆盖、高保障”原则,由该协会结合厦门实际量身定制——凡16周岁至70周岁、身体健康的乡镇(街道)船舶从业人员(含船东)均可参保。30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障,覆盖雇工因意外事故致残、死亡、医疗费及雇主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仅一个星期后,福建省渔业互保协会就向海沧区嵩屿街道石塘村10名渔民签发了首批“普惠型乡镇船舶渔工互助保险”保单,总风险保障金额300万元。短短时间,这一聚焦渔区风险保障的普惠型保险正式在厦门扎下根基。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参保20多天成首名受益者

  几包买烟钱换一年心安很值

  “买几包烟的成本,换来一年的心安。很值!”石塘村渔民陈太昌在现场大声说,并第一个举手。

  陈太昌此前并不曾想到,作为厦门参保“普惠型乡镇船舶渔工互助保险”的“第一人”,28天之后,他又成了该险种的首名受益人。

  7月23日5时许,陈太昌向所在辖区完成出海报备后,驾驶“海嵩石A2024”船到镜台屿附近海域进行钓鱼作业。8时,在他回到海沧湾旅游码头,从船头跃向浮桥时不慎滑倒,左手手指伤势不轻。

  第一个“吃螃蟹”者的巧合故事,让这张将在很大程度上抚平他创伤的纸,进入了更多人的视线。截至目前,该险种已在作为试点的海沧区156艘乡镇船舶的作业人员中实现了“全覆盖”。

  在马达有节奏的声响中,这几个月每天都有来自各区的渔民驾着舢板船,前来厦门高崎渔港“办事”,在这里他们可现场“一次办结”渔业互助保险。

  在作为管理人员的余炎烽的眼里,新险种的覆盖率与今后厦门渔业的安全生产水平紧密关联,它不仅体现在用实惠对渔民生活的保障中,还在于用保险金融杠杆对渔业规范生产的约束上——如若不依法依规进行渔业作业,遭遇损失后将无法获得保险理赔。

  而在老保险人王淑贞看来,新险种的落地将有效填补此前厦门已有渔业保险的空白——“沿海渔工责任互助保险”“沿海渔船互助保险”“远洋渔工责任互助保险”“远洋渔船互助保险”4大险种经过几年的推广,虽已在沿海渔工、远洋渔工、沿海12米以上在册渔船及海上作业远洋渔船实现保险全覆盖,但数量庞大的乡镇船舶渔工却长期缺乏针对性保障。

  一头是赋能渔业生产安全,一头是构建健全的渔业风险保障体系,厦门的政保合作,同时指向了两个目标:在为渔民带来实惠的同时,为厦门渔业乃至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后盾。

  近来不断增厚的保单,让一个数字成为可能:能否像其他实施已久的渔业保险一样,用短时间实现覆盖率100%?

  最近正忙着为渔民们张罗保险办理的琼头社区副主任林皇亮对此持乐观态度,在他的观察中,除了保险意识薄弱或渔船使用频率低的少数渔民外,大部分人还是会自愿用小成本为一年的保障买单。

  毕竟,200与30万,组成的是一道并不难做的选择题。而一直以来厦门对渔业保险财政补贴的若干“之最”,无疑是这些已彻底与商业险剥离的政策性险种被市场接纳的最大底气。

  在厦门,沿海渔工及远洋渔工保险费率全省最低;沿海渔工及渔船市级财政补贴比例为50%,远洋渔工及渔船市级财政补贴比例为40%,市级财政补贴比例全省第一;此次推出的“普惠型乡镇船舶渔工互助保险”,政府年减免580元/人,渔民个人年缴保费则为全省最少。

  让业界关注的还有两个数字:去年,厦门用332万元的市级财政补贴资金,强力撬动了渔区高达21.79亿元的风险保障。

  开渔前一周,“闽厦渔运72006”船老船长周海建忙着对渔船定位系统等进行全面检查。今年他满怀期待,因为随船携带的保单让已在大海中搏击了30多年的他底气十足。

  几乎同时,厦门海洋执法部门也在厦门高崎渔港、翔安琼头、翔安欧厝等地对渔船渔民进行“开渔体检”,并抓住时机见缝插针地引导渔民主动参保。

  一张纸,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是一次次面向大海的双向奔赴,为民生兜底。

  延伸

  政保合作 丰富险种

  去年3月21日下午,厦门的天空阴沉沉,在一声沉闷的撞击声后,“福远渔冷009”船船长许风杰的心情跌到了谷底,想到自己可能面临的巨额赔款,他备受煎熬。

  不久后,当176.5万元的巨额赔付款打到相关账户时,许风杰的心情终于明朗起来。

  这种在渔业保险中“预赔付、快赔付、足赔付”的机制,让许风杰由衷赞叹。据福建省渔业互保协会介绍,对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社会影响大的赔案,可提前进行预赔付;对小额案件,材料齐全的,2天内进行赔付;而渔船预付赔款最高达预估赔款的70%,渔工预付赔款最高达预估赔款的90%。

  其实,大多数渔民从启动引擎驾船出海的那一刻起,都会对海上作业可能遇到的风险有些担忧。于是,对更丰富保险种类的需求,在不少人心中萌生。

  在业内人士的观察中,今年“普惠型乡镇船舶渔工互助保险”“普惠型小型在册渔船互助保险”的出炉,就是在原先厦门4个主要渔业保险险种的基础上迈出的一大步——“船”的范围扩大了,“普惠”的理念,把12米以下在册渔船纳入保障范围;更重要的是“人”,在2035艘乡镇船舶上讨生活的渔民,从此有了“定心丸”。

  这一变化,也印证了福建省渔业互保协会作为带有浓厚“官方背景”的非营利性组织,在设定新险种、明确新条款方面的灵活性。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渔民们需要什么样的险种,就谋划什么样的险种”。

  放眼全省,厦门渔业保险种类偏少,是不争的事实。而在省内东部沿海流行的“水产养殖台风指数保险”“海水养殖物价格指数保险”等,由于近年来厦门海上养殖的退出,呈现一片空白。

  不过,厦门的渔业并非“海洋捕捞”一枝独秀。新近出炉的《厦门市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厦门市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两份重磅文件,都有“促进渔业提质升级”的浓重一笔。

  渔业正提质升级,作为规避风险有效工具的渔业保险,没有理由不紧随其后。

  把目光从已经清退了养殖网箱的清澈海面,移到海沧、翔安等地的海产品工厂化养殖基地、苗种产业园,室内欢快游弋的苗种折射出加快提升的产业化水平。企业经营者对保险的需求,应运而生。

  这一动向,也引发了海洋部门的思索:今后能否创新做法,借助“台风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等经验,尝试为厦门方兴未艾的新型渔业“量身定制”受青睐的险种?

  不久前,面对放在桌面上讨论的初步设想,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支队与福建省渔业互保协会厦门市办事处,一拍即合。

  可以预见,未来厦门海洋经济发展的高速期,也是厦门渔业保险推陈出新的绽放期。守住渔业“安全线”,撑住风险“保护伞”,兜住渔民“钱袋子”,还将是这一过程的主旋律。

  鹭江茶桌仔

  完善险种矩阵

  系紧“安全绳”

  ●王元晖

  台风“杨柳”刚刚过境,56岁的翔安欧厝渔民王域鹏便迫不及待地把三个多月来精心修补的流刺网,拖到自家的渔船上。尽管在海上讨生活已经数十载,但每年开渔前夕,他的内心还是有些忐忑。

  这种忐忑,源于与喜怒无常的大海相伴的高风险,也来自被划入“乡镇船舶”范畴的小渔船。所幸的是,不久前,包括王域鹏在内的数以千计的海上劳动者,成为渔业保险的关注对象。

  “普惠型乡镇船舶渔工互助保险”成了厦门渔业保险的新成员,而它即将带来的影响,如今已不难窥见。

  虽然大海中的险情难以避免,但由意外带来的悲剧却有望减少;虽然渔业保险因品种单调曾受诟病,但厦门险种矩阵在改革创新中的每一次完善,都在为渔民系紧“安全绳”;虽然海洋捕捞的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但有了保险理赔的金融杠杆,厦门渔业安全生产就会增加无形却强大的驱动力。

  百舸争流的画卷,又将在厦门的海面上铺开。

  你好,新的开渔季!

  你好,不再忐忑的渔民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