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翁华鸿
通讯员 庄碧媛
政务服务效率显著提升,“一件事”累计办件量超111万件,居全省首位;“数据最多采一次”办件覆盖率达94%,电子证照调用超48万次,“i厦门”平台日均活跃用户达42万……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厦门市数据管理局对标对表,一体推进学查改,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利企便民的务实举措、改革创新的强劲动力,持续推动数据管理和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为数字厦门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力量。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
推动政务服务提档升级
市数据管理局树牢为民服务宗旨意识,聚焦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把改进作风与数字化改革相结合,让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目前累计办件量超111万件,居全省第一。通过电脑端、手机端与线下窗口“一站式”体系,群众办理时间减少69%、跑动次数减少90%、申请材料减少53%。通过数据回填技术实现部门间数据互通共享,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时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共享”。目前,我市“数据最多采一次”办件覆盖率达94%。
如今,市民办理道路运输经营、公积金提取等业务,只需在线核验电子证照即可。在建设“无证明城市”上,今年来新增生成电子证照100.4万本、共享调用48.3万次。全省率先开展电子证明目录梳理和汇聚,生成189.2万条数据并全部推送至省电子证明库,约占全省汇聚总量的80%。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i厦门”平台提升方面,推动全市高频应用应接尽接入驻,实现“一站式”办理。“i厦门”App8.0版本已上线,界面和搜索功能进一步优化,支持办理i教育、i车位等400多项应用,7月日均活跃用户达42万。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深化数据赋能基层治理
市数据管理局聚焦“小马拉大车”等基层治理问题,大力推进数据共享和数字创新应用,用数据为基层治理减负赋能,让基层工作“轻车快马”高效运转。
完善市政务信息共享协同平台,横向连接市直各部门,纵向连接省、各区、镇街、村(社区),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统一通道。今年来,该平台汇聚数据量超147亿条,实现676项部门数据共享需求,推送企业法人信息、小升初学生信息等2.807亿条数据,实现动态人口、民政低保、就业等数据接口调用6.003亿次,帮助基层少跑腿、少填表,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持续提升“善感知、会思考、能协同”的“城市大脑”的建设水平,不断完善感知、AI等中台功能。其中,感知中台已接入55类超10万个物联感知设备,实现事件智能识别和自动告警,大幅减轻基层巡检压力;AI中台已上架107个智能算法,让基层在处置事件、分析数据时更智能、更精细,减轻人力压力。
持续深化“政务+AI”应用,不断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效能。夯实政务AI统一数智底座,部署32P信创智能算力专区及通用大模型,支撑43个部门开展各类应用创新,包括“一件事”智能咨询、网约车运输证核发“边聊边办”、公共资源交易智能客服等场景,让群众办事更快、基层服务更轻松。
奋力拼搏敢为争先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今年来,市数据管理局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气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推动数字厦门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探索建设可信数据空间,形成“技术+场景+生态+资源+制度”多体系的厦门特色方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数据流通利用服务生态链。今年7月,厦门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成功入选国家13个城市试点之一。在产业政策扶持方面,围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布局、企业数据流通新范式、数据应用创新、产业发展环境优化等五个方面,推出16条务实举措,单项奖补最高可达3000万元。
以实实在在的服务成效检验作风建设成果。今年来,我市11个项目入选福建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总投资887.6亿元,占全省62.51%。借助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平台,推动8个项目参与福建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214亿元,排名全省第一。
下一步,市数据管理局将持续巩固深化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以过硬作风抢抓数智技术快速变革新机遇,紧扣“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部署,高标准实施数字厦门升级版工程,在以数智化变革引领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努力把数字厦门打造成数字中国建设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