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本报记者 林钦圣
近日,厦门市委组织部联合市住房和建设局、湖里区举办“加快城市更新”专题培训班。市直相关单位业务负责人,各区、部分镇(街)干部以及相关企业代表等90人参训。
此次培训是我市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要求的具体举措,总结交流城市更新经验,帮助干部提升城市更新的专业素养、创新意识和实操能力,推进我市城市更新工作高质高效开展。
培训为期3天,安排7场专题讲座、2场现场教学和1场专题交流研讨。聚焦城市更新政策解析、制度设计、投融资创新、项目实操等内容,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享”“专家授课+互动研讨”方式,邀请城市更新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授课,组织学员走进湖里区塘边社区、翔安区欧厝社区,实地了解社区公共空间重构、基础设施升级、历史文脉保护等城市更新过程中的细节与难点,将教学内容通过本地实践典型案例呈现,让学员们更直观感受老旧社区“微改造”“精提升”治理前后的变化。学员们还结合我市实际,就“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如何实现城市更新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交流研讨,共同探索具有厦门特色的城市更新行动路径。
学员们普遍反映,课程设置贴近实战需求,拓宽了视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这次培训像一场‘及时雨’,既解答了我们在项目推进时遇到的困惑,又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思路。”一名来自街道办的学员表示。多位基层干部坦言,通过对比先进城市的成熟做法,对“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有了更深理解,甚至很多创意可以直接借鉴或结合厦门实际转化应用。负责片区开发的国企代表则认为,培训强化了政企协同意识,“从规划到落地,每个环节都需要打破壁垒,形成合力。”市住房和建设局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市城市建设正处在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转型的新阶段,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推动培训成果转化为具体项目实施方案,重点攻坚一批群众期盼高、示范效应强的更新项目,加快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专家观点
厦门城市更新激发文旅魅力和存量空间潜力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教授唐燕:厦门城市更新应在保护传承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城市更新激发空间的文化旅游魅力与相关产业发展动能,推进厦门“城市更新-城市文旅”的一体化发展。应注重挖掘“新经济”在城市存量空间改造中的孕育潜力,合理有序地放松空间管制,以城市更新激发空间活力、增强城市竞争力,进而通过经济带动实现存量空间的长效可持续使用与维护,更好地布局“供给端”的存量空间升级策略与更新工作安排。
统筹谋划城市更新 打造片区级城市发展亮点
住建部城市设计专委会委员、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规划师杨一帆:城市发展应在战略高度统筹谋划,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探索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六大城市发展目标的实施路径,尤其是要找到城市更新和创新发展转换动能的结合点,梳理完善保障和支撑城市更新工作有序推进的体制机制与法律法规,推进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修编,系统推进有条件的片区、街区的城市更新工作,打造一批示范试点项目,形成片区级别的城市发展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