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珍贵档案首次公开 再现鹭岛抗战峥嵘岁月
日期:08-13


文/本报记者 陈冬 通讯员 叶舒雯 刘莉丽 图/本报记者 林铭鸿
从日本处心积虑划设租界,到日军铁蹄踏入鹭岛,再到市民欢庆抗战胜利,厦门人民不屈不挠、抵抗日本侵略的历史记忆凝固在一份份档案图片中。昨日上午,“厦门抗战记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档案图片展”在厦门美术馆一楼珍品A展厅启幕,将持续展至9月18日(逢周一闭馆)。
展览精选270余件珍贵档案和历史影像,紧扣厦门抗战主题主线,分为“觊觎东南”“救亡图存”“沦陷悲歌”“不屈抗争”“旭日破晓”五个篇章,以丰富详实的第一手档案资料,全景式呈现近代日本对厦门的侵略和厦门人民在日本侵华战争中遭受的深重苦难、开展的英勇斗争,以及他们在危难中迸发出的坚定信念与不屈精神,为参观者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生动而权威的窗口。值得关注的是,展出的绝大部分档案和影像系首次公开,其中包括多份台湾义勇队档案和抗战时期台湾同胞申请恢复国籍档案,这些史料有力印证了两岸同胞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史实。
此次展览由厦门市档案局、厦门市档案馆、厦门市档案学会主办,旨在讲好抗战故事,铭记抗战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全市干部群众提供一个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生动载体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教材,进一步激发厦门人民从厦门抗战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勇担时代使命,积极投身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生动实践。
大部分史料系首次公开 重温浴血抗战记忆
展览第一部分“觊觎东南:日本侵略厦门蓄谋已久”,从日本强划虎头山“专管租界”,到制造“东本愿寺事件”,再到擅设警署监狱,通过档案资料揭示了日本对厦门开展殖民渗透、实施主权侵略的种种处心积虑和“试探”行为。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展览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厦门抗日运动逐渐高涨”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展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厦门地方党组织领导厦门抗日救亡运动所起的中流砥柱作用和厦门各界民众奋起抗争的激昂画面,以及七七事变后厦门抗日斗争的全面铺展。
1938年5月10日,日军悍然进攻厦门。展览第三部分“沦陷悲歌:日军侵占厦门及其殖民统治”详细呈现了日本策划侵占厦门的步骤及其入侵并占领厦门的残酷过程,大量档案图片还原了这段历史:侵略者在政治上组建傀儡政权;经济上实行物资统制、垄断贸易,发行伪币;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
展览第四部分“不屈抗争:万众一心 英勇抗战”,一幅幅震撼人心的档案图片,生动展现了厦门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共厦门党组织领导下的抗日斗争如燎原之火,在黑暗中燃起希望的曙光;厦门军民浴血奋战,以无畏的勇气抗击日寇,展现出顽强的战斗精神;海外华侨心系祖国,纷纷慷慨解囊,甚至亲自投身抗战;台湾同胞与厦门人民同仇敌忾,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喜讯如破晓曙光,照亮了饱经磨难的厦门。展览第五部分“旭日破晓:正义必胜重焕光明”,带领观众重温厦门重焕光明的历史性时刻。
生动的爱国教育课 警示和平来之不易
鹭岛烽烟刻骨,海疆血泪铭心。这场展览以档案为桥,将不容忘却的历史清晰推至观众眼前。“不忘来时路,走好新征程。希望通过这些珍贵史料,能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真正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坚强领导,以及包括厦门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浴血奋战,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厦门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说。
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考古学博士生秦雅玲得知展览开幕,特意赶早来参观。“看着这些档案图片,仿佛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最触动秦雅玲的,是厦门军民在日寇铁蹄下依然保持尊严与抗争的勇气。她告诉记者,这不仅是历史教育,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当观众走出展馆,夏日的阳光正照耀着这座焕发生机的海滨城市。而那些在档案中苏醒的历史,正以无声却有力的方式提醒着每一个经过的人:铭记历史,是为了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据了解,今年厦门市档案馆在广泛开展抗战档案征集的同时,出版《厦门抗日救亡运动档案汇编》,公布了一批珍贵抗战档案,为还原历史真相、传承抗战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对馆藏档案资源深度系统开发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厦门抗战历史研究,推出《厦门抗日战争简史》等编研成果,更好地记录历史,进一步发挥档案资源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