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国城 陈建新 文/图
荔城区扎实推进延寿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涵盖河湖系统治理、管护能力提升和助力流域区域发展三大部分。其中,河湖系统治理涉及玉湖段、后卓段、溪白段、汀林段等河道治理,以及西天尾、拱辰片区的水环境治理;管护能力提升包括智慧监测、巡查和标准化管护体系建设;助力流域区域发展方面,则聚焦文旅产业。
荔城区通过实施延寿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着力打造岸绿水美的生态河湖、富民增收的经济河湖、水城融合的示范河湖、文旅乡愁的展示河湖,让城乡居民的安全感更有保障、获得感更有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续,为“荔林水乡”增魅力、添活力,为全省幸福河湖创建提供荔城经验、打造荔城样板。
建设为基 让溪更加美丽
9月23日,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龙山村的延寿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后卓段)施工现场,挖掘机在开挖河道,工人进行护岸挡墙施工。
延寿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后卓段)工程包括拓宽河道、水闸上游清淤和河岸整体提升等内容。项目实施过程中,荔城区注重“技术+文化”保护,推进延寿溪后卓段2.17公里岸坡生态化改造和2.68万平方米植被缓冲带建设,并采用钢板桩支护与古树根系保护技术,实现对荔枝古树的科学保护。
在延寿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溪白段)施工现场,挖掘机在技术人员的指挥下有序进行作业,工程进入扫尾阶段。
在服务项目建设过程中,荔城区水利局党员郭逸航多次来到一线,了解项目推进情况,现场及时协调自来水管道走向等问题,打通难点堵点。据了解,溪白段干支流已完成挡墙建设980米,生态框安装980米,清淤并外运土方约9000立方米。
同样活跃在项目建设一线的荔城区水利局党员林灿乐说,延寿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还涉及西天尾、拱辰片区水环境治理,建设污水管网27公里、新建配套化粪池177座、建设雨水管网3.8公里、建设雨水收集井22座、新建配检查井1823座等。
同时,该项目创新“水文化+科技”模式,打造延寿溪幸福河湖研学基地,通过“十二大主题区域”全景展示流域治理历程,配套导游机器人、L幕立体投影等沉浸式展示手段。该研学基地是全国首个幸福河湖研学基地,自开馆以来,让众多参观者更直观地了解幸福河湖建设的意义与成效,切身感受科技赋能河湖治理的力量。
该区积极推进“治水+文旅”融合,统筹建设延寿溪两岸休闲旅游设施,带动周边居民共享生态红利。实施陡门水闸及东阳村水文化遗产设施保护修复、北大荔林水乡水文化设施建设等,发挥延寿溪生态廊道优势,形成观光长廊。
截至目前,延寿溪幸福河湖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1.36亿元,占总投资的92.3%。
管护为重 让溪更有魅力
近段时间,荔城区委书记、区河长杨兴斌带队开展“河长日”活动,察看延寿溪幸福河湖(溪白段)河道整治、延寿溪幸福河湖研学基地项目和“穿越北大上北大”二期项目进展情况等。荔城区区长、区河长刘基棠深入新度镇、黄石镇,开展“河长日”活动暨木兰溪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调研。荔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翁林深入拱辰街道开展延寿溪幸福河湖巡查……
荔城区坚持党政“一把手”主抓,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层层落实。81位区、镇(街)河湖长全面落实河湖长工作要求,积极履职。今年以来,区镇两级召开河湖长制工作推进会议31次,全区河湖长巡河2334次,协调涉河涉水问题422个,其中区级河长带头巡河护水126次,协调解决涉河涉水问题139个。
荔城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纵深推进河湖保护和发展,不断巩固提升生态文明的木兰溪样本。
该区推进河道专管员改革,强化考核管理,委托第三方公司实行物业化巡河护河,有效提升河湖管理水平。今年以来,60名河道专管员共巡河8200多次。率先探索沿河“企业河长”,引导三棵树、恒而达等20多家企业担任“企业河长”,认领河流管护任务,助力流域治理。永丰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被授予全国“民间河湖卫士”荣誉称号。建立健全河湖“共管机制”,选聘百名人大“代表河长”、百名政协“委员河长”,参与河湖治理民主监督,今年以来累计开展联合巡河35次。
荔城区探索智慧水利管理新模式。依托“全市一张图”平台,投资1000万元,率先建设智慧水利管理平台,利用AI技术智能感知、无人机筛查和人工巡查等多种措施,实现问题数据全面采集,问题事件自动流转和办结闭环,为基层减负增效,提升河湖管理水平。
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连日来,该区各镇街党委组织党员开展“党建引领+河湖长制”专项行动,切实提升河湖水生态环境质量。行动中,各镇街坚持河长牵头、支部落实、党员带头,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对河道进行全面清理,有效改善了河岸环境,彰显了党员干部守护绿水青山的责任担当。
该区将持续以“党旗红”引领“生态绿”,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和志愿者参与河湖保护,不断深化共治聚合力,努力绘就“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画卷。
文旅为翼 让溪更有活力
荔城区打通“水生态+水经济”通道,通过一体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打造文旅开发、业态植入等项目,重塑行游相宜的水乡风貌,促进了周边产业发展,做大“荔林水乡”品牌,建设“城市会客厅”,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西天尾镇北大村开发“穿越北大上北大”主题文旅项目,整合村内河湖田园、古建民居等各类资源,依托“水上巴士”和延寿溪品牌,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进行全业态布局,建设集文化体验、生态休闲、研学旅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村。该村实施郊野露营基地、皮划艇水上运动、滨溪观光小火车、婚纱摄影、幸福河湖研学等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村民增收。
沿溪旅游业的发展,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中午时段,北大村溪水边的扁食店里坐满了前来就餐的游客,员工在前厅和后厨之间忙碌地穿梭。“店里最受欢迎的是13元一碗的扁食,最多时一天能卖200碗。”店主吴继勇说。
北大村探索“资源整合+品牌塑造+村民共富”三位一体整村运营模式,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业态,村集体参与合作运营,村民则通过游船服务、景区服务等岗位实现就业。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比增约30%。
延寿溪流域的治理,也带动了鞋服、化工、工艺美术、机械制造、房地产、商贸服务、低空经济等产业发展,形成了“治理一条溪流,带动一方发展”的效应。
溪水潺潺,荔林葱郁。生态治理筑基、人文传承铸魂、文旅融合赋能,重塑了延寿溪幸福河湖新风貌。延寿溪流域的蝶变,已成为荔城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为“和美荔城、共富共美”画卷添上精彩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