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湄洲日报

登福船 当船长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第B1版: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兴涵号”福船表演“扬帆启航”。 杨成航 摄

  ▲游客在船仓掌柜区身着掌柜服饰体验。

  9月27日,涵江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焕新开街,古厝群间锣鼓喧天、人流涌动。而端明闸畔复刻清代规制的“兴涵号”福船,从一个侧面展现“宋韵闽风、烟火莆田”的独特魅力,成为该街区最受追捧的“文化爆款”。“登福船、当船长”体验活动,让游客亲手触摸千年海商文化的脉搏,在身临其境中圆了一场“船长梦”。

  登船瞬间,仿佛穿越千年海丝时光。船头昂首的鹢鸟图腾,是古人“以鸟避浪”的航海智慧;舷侧“顺风相逢”“海不扬波”的吉语纹饰,蕴含着对航程顺遂的祈愿;船首“托浪板”“狴犴”等传统构件,每一处都严格遵循清代商船规制,尽显匠心传承。

  “当船长”的互动体验,让厚重的海商精神变得可感可触。甲板之上,身着水手服的工作人员合力拉动绳索,船帆在微风中缓缓升起,现场欢呼声此起彼伏。“原来升帆需要这么多人同心协力,‘同舟共济’这四个字,今天才算真正理解!”带着孩子前来体验的市民陈女士,望着扬起的船帆感慨道。

  登上二层甲板,双手握住船舵的刹那,“一舵定方向”的沉重感瞬间从掌心蔓延开来。“当年的船长就是用这船舵把握航向,对抗海上的狂风巨浪,精准测算洋流变化,靠的全是‘敢闯敢拼’的勇气与智慧!”工作人员一边演示船舵的使用方法,一边讲述海商人的传奇故事。刚完成体验的王先生难掩兴奋:“握住船舵的那一刻,仿佛握住了当年‘桂圆帮’驾船远航的底气,感受到‘无兴不成市’的底蕴。”

  船体内部的三大场景,更串联起海丝贸易的鲜活脉络。贸易区里,顺茂隆桂圆、丝绸、香料制品、茶叶等货品堆叠如山,生动还原当年“商船云集、货物辐辏”的盛况;掌柜区的账册、算盘,藏着海商人“诚信经营”的坚守;船员生活区的简陋铺位,透着水手们“以船为家、以海为业”的坚韧。游客张先生走进掌柜区,换上掌柜服饰,试着用算盘核算“货物运费”:“以前看古装剧觉得算账很简单,自己上手才知道,要把不同货品的重量、航线成本算清楚,比想象中难多了,这体验太独特了!”

  “福船体验不是简单的‘拍照打卡’,而是要让文化‘可触摸、可参与’。”涵西街道党委宣传委员游金阳介绍,千百年来,莆田商帮踏浪而行的传奇故事与融入血脉的海商精神,需要一个可感知的载体。通过“当船长”的互动设计,可以让游客从“看客”变为“参与者”,在掌舵扬帆的体验中,切身感受“敢闯敢拼、重信守诺、开放包容”的海商精神内核,让千年海丝文明不再是故纸堆里的文字。

  潮起东南,向海而歌。当游客们握着船舵、看着贸易区的商货、听着海商故事,他们所体验的早已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场与千年海丝文明的深度对话。“兴涵号”这艘福船,承载的既是涵江作为海丝枢纽的辉煌过往,也是当代人赓续海商精神的坚定初心。她将继续在这里“扬帆”,迎接更多人登船“掌舵”,读懂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密码。黄震 林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