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沙龙上,福建省文博专家库专家、福建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范思哲表示,应聚焦“莆田何以为莆田”的独特基因链,实现文化价值的深度共鸣与广泛传播,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注入新活力。
范思哲说,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应找准莆田独特的文化基因,聚焦“木兰溪塑城、壶山兰水定局、海湾环抱通衢”的独特地理格局,深入挖掘莆田科举文化的深厚土壤,通过“状元井”“书仓巷”等历史地名与遗址载体,讲好地方文脉故事;结合古港口遗迹、海商家族史迹及相关文物,展现莆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商贸智慧;系统梳理莆田木雕、石雕、大木作等传统建筑技艺的特色与价值,阐释其背后蕴含的空间智慧与布局理念,让传统技艺与文化内涵深度融合。
如何持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范思哲提出,应注重“创新表达与沉浸式呈现”,打造“时空走廊”体验项目,利用动态数字沙盘与AR技术直观展示古城变迁;实施“文脉解码”行动,通过“一街一故事”、文物IP化开发等方式,让老街巷“可阅读”、文物“会说话”,真正实现“可感知的历史”;通过“名城守护者”计划、“莆田记忆库”工程、“文化进万家”等举措引导全民参与历史文化保护,让公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参与中增强文化认同与保护意识。
“我们要让历史文化在城市更新中自然生长、融入生活。”范思哲建议,要创新活化利用模式,发展社区服务、休闲康养等业态,推动历史空间转化为文创载体,让历史文化“活”在当下;要落实保护优先机制,建立遗产保护前置审查制度,为重要文脉空间预留发展用地;要推进精明更新,完善全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开展全域文化遗产普查,构建全覆盖、全要素的保护格局,走出一条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的特色之路,让莆田这座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