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湄洲日报

低碳试点“三花并蒂” 经济发展“含绿量”攀升

日期:09-27
字号:
版面:第A4版:看点       上一篇    下一篇

  湄洲岛“彩虹”光伏项目

  一座海岛向绿而生,一片园区逐绿前行,一方县域因绿而兴。当前,莆田正以不断提升的“含绿量”,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在全面绿色转型的道路上步履坚实、成效渐显。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加快打造零碳园区、深化部省共建推进湄洲岛‘近零碳岛屿’建设”等。市发改委紧扣上级部署,强化统筹协调,牵头制定市级落实方案,建立重点项目库和任务清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考核督导等,多措并举,有力推动各项试点工作落地见效。去年以来,莆田在环资领域接连斩获2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试点,在生态保护、产业升级、零碳实践等方面实现多点突破,持续提升经济发展“含绿量”,为加快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注入强劲动能。

  今年5月,仙游县获评国家级生态综合补偿重点区域。在绿色工业体系构建上,仙游经济开发区通过国家级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评估,荣获福建省第三批绿色园区。总投资约89亿元的仙游木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计划于2028年首台机组投产。届时,仙游将成为全国第二个拥有“双抽蓄”电站的县区。该县还率先探索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在涉生态环境案件中引入林业碳汇赔偿机制,引导被告人认购林业碳汇1148吨,并利用补植复绿基金打造“补植复绿示范基地”,补植复绿林地面积达1366.93亩。依托木兰溪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当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让生态红利切实惠及群众,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向奔赴”。

  产业园区的“降碳不减产”实践,在莆田高新区交出亮眼答卷。今年3月,莆田高新区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第二批国家级碳达峰试点的园区。走进园区,企业屋顶光伏、储能项目有序推进,绿色生产理念蔚然成风。百威雪津建成啤酒行业规模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系统,年发电量超3000万度千瓦时;华兴玻璃采用轻量化生产技术,单位能耗低于国家先进水平。莆田高新区还入选国家万兆光网试点园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作为首批省级碳达峰试点的湄洲岛,正加速迈向“近零碳岛屿”。目前,全岛光伏装机达2920千瓦,693家民宿完成节能改造,新能源公共交通实现100%覆盖。通过163公里污水管网与中水回用工程,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利用;红树林种植已达900亩,生态双碳监测平台实时护航。由中建牵头编制的近零碳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支持湄洲岛争创部省共建近零碳岛屿”更被写入2025年省政府重点任务。这座海岛的绿色愿景正逐步照进现实。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加大项目谋划和资金争取力度,推动各类试点示范发挥更大效能,确保全面绿色转型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从木兰溪畔的生态修复,到兴化湾上的光伏矩阵;从车间内的绿色智造,到海岛上的循环体系,莆田正以试点突破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为全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莆田智慧”与“莆阳样本”。

  陈海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