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手化身“兼职网格员”:一种有意义的探索
日期:09-27
□晓岚
日前,媒体报道永春县桃城镇环翠社区的20名美团、饿了么网约配送员多了一个新身份——受聘成为所在小区的“兼职网格员”。在日常配送订单的同时,他们将参与社区治理、发现问题、反馈民情,成为基层治理链条中的“流动前哨”。“兼职网格员”可通过“随手拍”线上平台,实时上报在配送过程中发现的卫生死角、安全隐患等情况,建立问题“上传—分流—处理—反馈”的迅速响应闭环处理机制。
查阅新闻可知,近期,不少媒体都报道了各地社区外卖骑手受聘担任“兼职网格员”的情况。
这一看似微小的身份转变,折射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智慧。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快递员、外卖员为代表的新就业群体日益壮大。他们天天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成为城市运转中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如何将这支庞大且活跃的力量有效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课题。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庞大的外卖骑手群体。据统计,中国外卖骑手数量已突破1400万。他们并非散落的孤点,而是构成了一张高度组织化、时刻处于动态运行中的城市服务网络。这支队伍活动范围广、接触人群多、对社区细节感知敏锐,其独特的职业特性,恰恰与精细化治理所需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高度契合。各地的实践,正是敏锐地捕捉并激活了这一蕴藏于新就业形态中的巨大治理潜能。
让外卖骑手兼任网格员,其优势是立体而多元的。首先,极大地延伸了治理触角,实现了“流动哨兵”的全天候覆盖。传统网格员虽有责任区,但难以做到不间断巡视。而骑手们的工作本身就是不间断移动,他们能将治理的视线延伸到传统力量难以持续抵达的时空角落。其次,提升了问题发现的速度与精度。通过“随手拍”等即时上报工具,问题得以实时传递,提高了响应效率。再者,这并非单向索取,而是一种双向赋能、良性互动的开始。新闻报道显示,社区通过设立暖“新”驿站、召开“骑手议事会”等方式,切实解决了骑手们“进小区难、停车难、休息难”等实际需求,给予他们尊重与关怀。这种尊重必然转化为骑手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在动力与归属感,使他们从“旁观者”真正变为“局内人”,乐于为社区建设贡献“金点子”。
选择部分外卖骑手做“兼职网格员”,为新时代背景下动员社会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样本。这打破了将新就业群体仅仅视为服务对象的传统思维,转而将其视为治理体系中可以依靠、值得信任的宝贵资源。这是一种“治理即服务,服务促治理”理念的生动体现。当骑手们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其反馈的将不仅是问题,更是一份对家园的关心与责任。这大大增强了新就业群体的职业归属感、城市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当然,这一模式目前还在实践、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观察。如何更好地实施,还需在各方面进行更精细化的制度设计,确保其可持续、规范化发展。但我们相信,这股源自基层的创新活力,正悄然重塑着城市治理的生态,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