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湄洲日报

树立科学理性的养生观

日期:09-13
字号:
版面:第A3版:纪实       上一篇    下一篇

  □苑广阔

  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健康话题再次成为社会焦点。如今,健康生活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视养生。可令人意外的是,一些年轻人却因为极端“养生”,反而患上了痛风、脂肪肝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医生提醒,任何养生方式都需要把握度,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规律作息才是真正的健康基石。

  随着“养生热”在年轻群体中持续升温,一种令人警惕的现象也随之浮现:过度健身竟致痛风、极端节食反得脂肪肝、依赖无糖饮料却诱发糖尿病……本为追求健康而采取的“养生”行为,反而成为损害健康的推手,揭示出一个关键命题:仅有养生意识远远不够,更需树立科学、理性的养生观。

  养生本是好事,体现了当代年轻人对健康的珍视和对生命质量的追求。然而,当“撸铁”变成两小时不间歇的疯狂训练,当减肥异化为日食半碗米饭的极端节食,当选择无糖食品就以为可以敞开畅饮……这些脱离科学指引、追求速成与极端的“养生”,实质上已走向健康的反面。正如多位专科医生所指出,运动过度可导致尿酸骤增、脱水乳酸积聚;热量摄入严重不足,反而触发肝脏脂肪合成、代谢紊乱;而无糖饮料中的代糖成分长期过量摄入,仍会干扰代谢平衡。这些“养生”悲剧的背后,是对“度”的忽视,是对身体复杂代谢机制的误读。

  科学养生,本质上是一种均衡、适度、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它不是短期冲刺,而是一场贯穿生命始终的马拉松。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的“三减三健”理念,正是对这种科学路径的精准概括:减盐、减油、减糖不是彻底断绝,而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健康口腔、体重、骨骼也需通过日常习惯、循序渐进的运动和营养管理来实现。就像医生所建议的,运动应优先选择中低强度有氧方式,饮水应以白开水为佳,无糖饮料不能替代日常饮水。这些看似平淡的建议,恰恰是远离健康风险的关键。

  树立科学养生观,还需公众提升健康素养,学会辨别信息、理解身体、拒绝盲目。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各种“网红养生法”“快速瘦身秘籍”层出不穷,但并非所有都具备科学依据。消费者应学会阅读食品标签,理解营养成分表,认清“无糖”≠无碳水化合物、“低脂”≠低热量。运动者也应听从身体信号,避免过度追求训练强度与时限。更重要的是,在采取任何长期养生计划前,不妨先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才是真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健康是生命之本,养生是守护健康的方式。唯有坚持科学、合理与平衡,避免走向极端和偏执,才能真正筑牢健康的基石,让养生真正回归它的本义——为生命增添活力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