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工程系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2024级学生,将70双自制鞋履赠予莆田第五中学九华分校小学部教师,以此致敬教师节。这份特殊礼物的背后,是该学院“一学期一双鞋”培养新模式的实效体现,让“感念师恩”融入专业实训全流程。
“一学期一双鞋”模式已在该学院实施3年,以“真实需求驱动技能成长”为核心,每学期为学生设定贴近社会需求的实训课题。此次2024级学生紧扣教师节主题,将“制作教师鞋”作为核心任务,围绕“舒适、防滑、轻便”的需求,在“设计—制版—剪裁—缝制—成型”全流程中锤炼技能、培育职业素养。“我们要求学生不仅会‘做鞋’,更要懂‘穿鞋的人’。”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委会委员、该系党总支副书记陈建武说,该模式成效显著,85%的学生入职莆田鞋企后能快速上手,去年有3名学生凭实训作品获得“中国·海峡‘妈祖杯’鞋类设计大赛”奖项。
作为产教融合合作伙伴,福建辉腾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全程参与此次实训。该公司提供鞋面、鞋底等全套生产原料,派出3名技术骨干进课堂,指导学生优化鞋型弧度、解决技术难点,还拆解国际代工标准,让学生掌握行业核心工艺,实现实训与车间生产无缝衔接。
这种合作是双向赋能。公司商务总监高震说:“莆田不少鞋企缺‘懂工艺、懂市场、会设计、能制作’的人才,校企合作连起‘教室’与‘车间’,既帮企业提前储备人才,又能收获创新灵感。”学生在实训中发现的“鞋舌易跑偏”问题,已被纳入企业产品改进方案,实现“校企双赢”。
该学院智能制造工程系主任陆宇立所说,这一双双自制鞋,不仅连接起师生情谊,更连接产业未来。湄职院将持续以教育为基、以匠心为魂,联合企业协同发力,从“单点实训”迈向“产业链赋能”,在产教融合的道路上,走出“育人”与“兴产”双向奔赴的产教融合新路径。林志荣 吴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