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湄洲日报

不忘初心来时路 砥砺奋进新征程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B2版:城厢观察 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组建防汛应急队服务群众。

  老兵宣讲,传承爱国精神。

  □全媒体记者 林晓玲 通讯员 许文泉 曾德喜 李琳 文/图

  城厢区打造拥军崇军服务链,让“尊崇之光”更加耀眼,助力退役军人建功新时代,让爱国之情满城厢。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城厢区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厚爱国情怀,弘扬“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顽强必胜信念,奋勇争先,打造拥军崇军服务链,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暖军心,让尊崇关爱落地生根,激发退役军人在新时代再立新功,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为打造“和美莆田、共同富裕”首善之区积极贡献力量。

  尊崇关爱落地有声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月20日,城厢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双拥办携手市爱国拥军企业润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向困难老兵赠送健康保险活动。此次捐赠的健康保险金额达550万元,涵盖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等多项保障,惠及全区89名抗战老兵、烈属及困难退役军人家庭。

  “军人保家卫国,企业也应回馈社会,希望通过这份健康保障,为困难退役军人增添一份安心。”润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部负责人郭天金表示。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朽。城厢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双拥办主任林清华介绍,城厢区是革命老区,历来就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从服役到退役,城厢区全流程出台一系列优待政策,保障军人权益,推进荣誉体系建设,弘扬拥军优属优良传统,形成当兵光荣、拥军光荣的浓厚氛围,在全市率先探索出具有“城厢特色”的尊崇新路子。

  拥军崇军情意浓,红色血脉永赓续。城厢区现有拥军企业60余家,涵盖饮食、医疗、交通等9个领域,构建便捷、高效、优质的生活服务体系。该区充分整合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在全区1家区级医院、7家镇级卫生院、7家村卫生诊所挂牌成立军人驿站,实现三级卫生医疗体系军人驿站纵向覆盖。在去年6月举办的全市首批“爱国拥军企业”“军人驿站”授牌仪式上,城厢区10家爱国拥军企业、3家军人驿站入选,为全市最多。

  做好退役军人工作,肩负着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关系着广大退役军人的切身利益。城厢区实行阳光移交安置,靠前服务保障,对自谋职业的义务兵,开展就业创业培训,组织招聘会推介就业。

  为简化退役军人相关事项办理,城厢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开通了军人退役“一站式”服务,将“多头跑、分散审”变为多审合一、集成办理,为退役军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暖心服务。

  深厚的崇军、爱军、拥军情怀一直在城厢大地赓续传承。该区还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工作,今年以来帮助困难退役军人90余人,救助金额超10万元。

  城厢区统筹多方力量、整合有效资源,在全市首创春节走访慰问义务兵家庭,让现役军人的兄弟姐妹享受择优择校上学优待,对大学生毕业生义务兵家庭每年给予奖励金,为其父母提供免费体检。同时,全力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

  从一线到后方,从前辈到家属,尊崇洒满强军路,关怀直达最前沿,城厢处处洋溢着“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鱼水深情。在评选省级“双拥模范城”中,城厢区已荣获“五连冠”。

  永不褪色续写担当

  9月2日,在城厢区人武部,一场以“峥嵘岁月忆初心,薪火相传强军梦”为主题的宣讲正在进行。城厢区老兵宣讲团成员曾德喜、阮文冰深情讲述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

  脱下军装,仍永葆军人本色,建功新时代。城厢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杨勇介绍,该区组织6名政治素养高、理论功底好、宣讲能力强的优秀退役军人组成老兵宣讲团,今年以来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共开展系列活动30余次、集中活动10余次,受众2000余人次,老兵宣讲团已成为城厢区一张亮丽的“名片”。

  走出军营,退役军人们仍在最需要的地方扎根坚守、无私奉献。文献广场小区党支部书记翁国良是一名退役军人,退休后担任了小区党支部书记。今年70多岁的老党员龚金山是小区退役军人服务队队长。在他们的带领下,文献广场小区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小区内原本荒废的空地被改造为老年人活动中心“怡馨亭”,建设了可供200辆电动车集中充电的充电桩……退役老兵尽己所能,为建设美好家园默默奉献。

  1971年出生的退役军人林勇杰是城厢区霞林街道坂头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他和父亲、儿子三代当兵,对部队有着特殊的情怀。担任社区干部以来,林勇杰从基础做起,扎实工作,密切联系群众,为居民排忧解难,带领社区向前发展:改造坂头农贸市场增加集体收入,组建由退役军人组成的社区应急队伍,加强应对和防范洪灾的能力,使坂头社区从落后走向各项事业日新月异,成为干部群众点赞的“兵支书”。

  经过多年努力,坂头社区与霞林街道、区退役军人服务局共同建设了城厢区第一个拥军示范小区滨江雅郡。该小区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先锋模范作用,B区6个单元的单元长全部由退役军人担任,单元长们凡事冲锋在前,展现乐于奉献的军人本色。同时,小区内设有退役军人服务站,为社区近200名退役军人服务。

  “一身戎装,一生荣光,社区就是我的阵地,我将在自己的阵地站好岗!”林勇杰如是说。他还在自己的汽修公司建设“军人驿站”,为所有军人包括退役军人提供洗车、修车、汽车美容优惠。

  在城厢区,广大退役军人始终牢记“离军不离党、退役不褪色”,把在部队锤炼出的忠诚与担当,转化为建设家乡、服务人民的生动实践。200余名老兵实现从“战场精兵”到“创业先锋”的转变,上百名退役老兵踊跃参加无偿献血,传递生命的希望。他们的身影也出现在乡村振兴的田埂上、在抢险救灾的急流中、在深夜巡逻的街巷里,把军魂化作担当,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守护万家灯火。

  爱国情浓铸造脊梁

  国旗下演讲表达对祖国的爱,手抄报书写爱国情怀,全体师生共唱《我和我的祖国》……9月1日,在开学第一天的晨光中,城厢区各所中小学纷纷举行开学典礼活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播撒爱国火红种子,无微不至育幼苗。城厢区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党日团日、主题班(团、队)会等,组织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和实习实训活动等,引导师生了解国情、省情、市情、民情,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要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落实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莆田五中率先成立全市首个教育集团党校“湖山学堂”;太平小学通过国防科技手工拼图DIY、军事拔河友谊赛等活动,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热情;城厢区第二实验小学入选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爱国是情怀,更是责任。厚植“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引领“报国之行”,培根铸魂。该区通过组织国防专题培训、分发宣传手册等方式,提高群众国防责任感,并结合“3·1国际民防日”“全民国防教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防空警报试鸣和烈士纪念日公祭仪式等,唤起民众的历史记忆,把“爱国”二字刻写在心间、落实于行动,将情感的力量转化为奋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