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湄洲日报

茶人陈元豹

日期:09-02
字号:
版面:第B3版:三湾潮       上一篇    下一篇

  □郑国贤

  陈元豹与我一见如故,是知心朋友的感觉。

  他1963年出生,小我5岁。我想,童年少年挨饿的共同经历,是我们心灵相通最重要的因素。他微笑着说:“饿呀,稀饭就咸菜还是好的,麦糊(大麦粥)要吃半年啊!”精神贫困比饥饿更可怕:他3岁失怙,32岁的妈妈带着哥姐、他、姑姑的儿子和伯父的哑巴女儿等5个孩子生活于阳光灿烂的小山村林田村。1970年,读书看不到什么希望,但刚强的母亲送他去晋江罗溪公社洪泗小学读书。1小时多的山路,元豹不要妈妈送,自己走。

  那时“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他五年小学毕业后回乡务农。山里很安静,外面的世界变了。他20岁时,新时期的大学生都毕业了。小学生当然不能去考大学,连当兵都没有资格,但不能守在家里,得出去啊。他一出手就气势不凡,大队开了介绍信,去镇里、县里盖了章,奔福州,省林业厅也盖了章。他到了江西抚州,想承包林山,但哪里那么容易,好在他体格健壮,就做工呗。劈树、清杂、烧山、挖树桩,什么他都做得,工资每月几百元,是当时10个大学生的工资总和。

  一对灵动的大眼睛,其后面是一个不甘的脑袋。后来,他拉着堂哥去石狮批发自动伞,再去贵州黄果树瀑布边上卖。卖是卖出去了,算上花费,不赚不赔,回闽还得再打工。他继续卖芋种、卖柑橘,去城关替人看场子,那里可以多认识人。

  他认识了跟他境况相近的张祖建、张秀栋兄弟,这对兄弟说有亲人在北京。既如此,去北京发财去,于是3人进京。张家兄弟的亲人在清河工商银行,是普通一员。他老婆是蔬菜公司的营业员,是他们人生节点的引领者——教他们卖菜。

  从太平庄市场批发蔬菜,到清河纺织厂门口小市场卖菜。一年下来,每人有1万元的收入。第二年,张家兄弟继续卖菜,他独自去三元桥做早点。炸油条、磨豆浆、包子、饺子、火烧、卤煮……生意红火,起早摸黑,累得跟狗熊似的,但年轻真好,躺下睡一觉,第二天又精神百倍,一年下来,就是1万元的钞票啊。如此,他做了3年。

  但毕竟是太苦太累了,而且,堂弟陈元山也需要他拉一把。转年,陈家兄弟去朝阳区望京大山子市场门口摆地摊,去晚了就直接摆马路牙子上。

  朝阳什么地方啊,十里木材长街“莆田村”,实际上是“忠门村”,莆田进京农民命运的转折地,也即将成为陈元豹人生的转折地。

  来了一个中年男子,把蹲在地摊边的陈元豹多看了两眼,开口就是莆田特色腔调:“这样一表人才的,就蹲着卖袜子卖纽扣啊?”陈元豹知道遇到忠门老板了,立即站起来说:“那我跟你当学徒吧?”忠门人:“不行。你跟我出去,人家当你是老板,我成师仔了。”“那你把我介绍给别的老板。”“别的老板也不敢要你,谁让你妈把你生得浓眉大眼,还一脸阳光灿烂的笑容!”陈元豹很沮丧,忠门人说:“这样吧,你挂包。”“挂包?”陈元豹一脸困惑。忠门人解释:“就是跑业务,跑订单。你这张脸,北京人一见就会给业务的!”

  果然第一单就拿到西四小百货商场的3套柜台和货架,货值8000元,签合同,拿订金,拿去忠门人那里做了,净赚4000元。

  人生顺境会忘记感恩。他连这位指路的忠门人的姓名都不知道。

  后来,他在五道口批发市场拿到120套柜台货架单子,总价12万元。于是他在大山子租了间房,请3个忠门师傅加工。他的业务滚雪球般地做大,直至在密云水库红骆驼避暑山庄拿到总值120万元的铝合金加工业务。

  北京太好了,有本事可以尽情施展。但家中的母亲老了,尽管有哥哥在家侍候,但哥哥体弱且患有肩周炎,无力为母亲翻身。他心想母亲还能有多少日子,而钱是赚不完的。于是就回来了,陪伴母亲度过最后的4年。

  母亲走后,他回到北京,改行了。在朝阳区北皋村租了旧车间和5亩地,改建为100多间出租屋,还有超市和饭店。

  2017年,他结束了在北京的业务,回到家乡仙游赖店九楼山中的林田村,投资100多万元盖了3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场,注册成立九叶茶有限公司。

  林田村到赖店镇政府车程25公里,从鲤南走龙华,还要经过泉州市洛江区双合村的地界,海拔600米左右。这里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生态绝佳,为九楼山脉。茶场南面是狮头山,东边是老鹰山,北面是乡里寨。

  九条茶年产量3000多公斤,不愁卖。

  我本牛饮,陈元豹倒多少,我喝多少。出去茶山绕一圈,回来还再喝一泡。九条酸茶的好处是利胃肠。午餐吃了好几块陈元豹做的萝卜炖羊肉,大家都消化得很好。

  我虽好茶,但更热衷于写人。我要趁现在还拿得动笔。写一写,能写几个算几个!

  退休之后,我的原则是:做我想做的事,做能做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