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湄洲日报

百姓家门口有了好“医靠”

日期:08-28
字号:
版面:第A3版:涵江观察 看点       上一篇    下一篇

  莆田涵江医院高端大气的花园式就医环境让患者心情舒畅。

  白塘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入户,为群众提供健康服务。

  □全媒体记者 蔡玲 通讯员 林亦霞 陈少希 黄婷 文/图

  涵江作为全国健康促进区,以莆田涵江医院为引擎,引三甲专家强医技,建医联体解山区看病难,升级医院、社区卫生中心等硬件,多举措织密健康网,让“健康涵江”建设始终与城市成长同频,与群众期盼同步。

  健康是民生与发展的保障。

  作为全国健康促进区、莆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涵江区以莆田涵江医院建设作为引擎,通过“上连优质医疗资源、下拓基层服务网络”联动模式,加快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级扩能,持续提升全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逐步构建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健康涵江”建设,增进民生福祉。

  引优质资源 提升医技水平

  随着涵江城市能级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提高,大家对优质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看病更便捷、诊疗更优质、保障更全面”成为共同期盼。

  打造坚强“医靠”,让这份殷殷期盼落地,医院是核心。

  今年5月,涵江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引入我市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优质资源,由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的15位专家挂职入驻莆田涵江医院,通过“双主任制”的深度绑定,三甲医院的诊疗标准、技术能力化作注入该院的强大动能,从补短板、强弱项到提质量、求突破,推动沉淀百年的医技底蕴,在“健康涵江”建设的浪潮中焕发新活力。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专家谢建兵,如今多了一个身份——莆田涵江医院泌尿外科联合主任。他带着“后腹腔入路腹腔镜技术”扎根涵江,与莆田涵江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林聪发、主治医师陈勇,已先后开展近20台高难度手术。他不仅在手术台上手把手指导年轻医生,还推动科室优化诊疗流程、提升服务能力。今年69岁的曾大爷术后感慨道:“没想到在涵江也能做这么精细的手术,省钱不说,家人照顾也方便许多。”

  从临床一线到行政后勤,这场合作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两所百年老院打破壁垒、深度融合的“化学反应”,全链条赋能释放出巨大能量,推动莆田涵江医院破局攻坚。这样的突破在多个科室同步上演:消化内科联合主任林剑推动引进国际前沿疗法“维得利珠单抗治疗项目”,填补了涵江溃烂性结肠炎治疗技术的空白。在全市率先应用国际新兴技术脉冲电场消融术,为房颤患者带来安全有效的新疗法。心血管内科行政主任李耀平带领的介入团队突破高龄极限,成功为百岁老人实施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创造了莆田涵江医院在该领域的新纪录。

  8月12日,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教授张建成团队名医工作室落户莆田涵江医院,为群众带来更前沿的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与经验。这既是涵江区“引智赋能”的新实践,也是医院“造船扬帆”的再升级。

  “一院强”进而推动“全域强”。如今,涵江正通过“引进来”汇聚优质资源、“走出去”培养骨干人才,系统构建医疗人才梯队,破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瓶颈。

  建设医联体 共享健康红利

  卫生健康工作要全面发展,除了做大“龙头”,更要筑牢“网底”。

  在涵江广袤山区,看病难、看病远曾是群众健康路上的“拦路虎”。对此,涵江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依托莆田涵江医院、平民医院的技术与人才优势,围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思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构建起“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体系,让山区群众尽享医联体建设红利。

  设立联合病房,是涵江区强化医联体建设,打造“健康涵江”的重要举措。在白沙卫生院,3间共6个床位的联合病房聚焦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等重点领域,由莆田涵江医院派业务骨干驻点,提供同质化健康管理服务,方便患者就近康复。涵江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说:“联合病房为山区急重病患者打通了生命‘快速路’,既实现分级诊疗,又缓解县区级医院床位压力,还能带动基层提技,实现三方共赢。”

  前不久,大洋乡吴大爷被电锯锯伤,右脚伤口10厘米深。经白沙镇卫生院联合病房医生初步诊断后快速转运,得到及时救治,康复无后遗症。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健康守护更贴心。白塘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上门为江尾村林女士拆线,“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目前,涵江区以1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组建73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313名家庭医生为21万余名群众提供涵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个性化健康管理的“一人一签”服务。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更要把健康理念送到群众心坎上。义诊团队走村入户,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普及健康知识,让健康理念扎根基层,健康之花在村落绽放,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不断提升。

  强硬件固基 织密服务网络

  “健康涵江”建设,从不是“单条腿走路”。涵江区以“软件完善回应真需求、硬件升级瞄准真痛点”的思路,在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百年医院的迭代中,交出一份“既有骨架支撑、又有灵魂温度”的健康答卷。

  没有了喧闹的围街店铺,新院区绿树成荫,开阔的花园式环境让患者心情舒畅。数据更能彰显变化,如今的莆田涵江医院占地面积是老院区的6倍,建筑面积达4倍;规划床位1000张,接近原来的2倍;18间手术室,是原来的3倍;22部电梯与楼梯间科学组合,实现医患分流、人物分流、洁污分流,各功能紧凑高效连接。高端大气的就医环境,让前来就医的患者眼前一亮。

  硬件升级不止于“大”,更在于精准适配需求。7月29日,莆田涵江医院盘活闲置资源,依托专家团队打造特需病房暨华侨病房、老年医学科。这个集专业医疗、如家关怀与资源共享于一体的现代化医疗空间,设有12个独立单间和3个套间,既按A类普通病房标准配备基础设施,更注重保障患者的个性化需求。这一病房的设立,不只是硬件升级,更是对涵江“华侨之乡”与“老龄化区域”双重需求的精准回应,切实满足群众对高品质、差异化医疗服务的期盼。

  基层的硬件焕新,同样藏着涵江对“城乡医疗均衡”的深层思考。今年6月,涵东涵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搬迁,新址选在老城区与新商圈交汇的核心地段,扩容提质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更为宽敞明亮、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更为科学规划功能区域、优化服务流程预留了宝贵空间,让“小病不出街道”有了更坚实的硬件支撑。

  而在涵江区疾控中心建设中,硬件升级不是摆样子,而是求实效。“公共卫生一张图”平台实现数据实时监测,让疾控工作从过去的“被动应对”转向如今的“主动预防”,为涵江公共卫生安全筑起一道“智慧防线”。

  从破解医技断层,到打通山区就医路,再到深耕全区健康网,涵江区始终倾心倾力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让“健康涵江”建设始终与城市成长同频,与群众期盼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