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安置房终于有了产权证,心里踏实多了!”最近,涵江区涵西街道苍口安置区的林先生拿到不动产权证书后,难掩激动之情。这是该区全力推进安置房历史遗留办证工作的生动缩影。
据悉,该区现有联十一线连接线鳌山安置房、兴涵水都溪游安置房、苍口安置区等13个被列入国有建设用地上的安置房遗留办证项目,分布于梧塘镇、白塘镇、三江口镇等6个镇街,此前因历史遗留问题未能完成首次登记,成为群众急难愁盼的“心头事”。
不动产登记直接关系到子女入学、房产交易等现实需要。为着力破解这一难题,涵江区成立安置房历史遗留办证工作专班,由专人负责统筹推进,各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通过建立常态化跟踪督导机制,逐项梳理问题、破解瓶颈,从资料收集到流程审批全程跟进,确保登记工作高效推进。
目前,该区13个安置房历史遗留办证工作项目已全部完成不动产首次登记,共7845套住房,首登率达100%。其中,应转移给拆迁户的住房共5034套,已完成转移登记1186套,转移率达23.56%。
该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服务,加快转移登记办理速度,让更多征迁群众早日拿到属于自己的“大红本”,让安置房真正成为群众的“安心房”,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何媛婷 林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