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蔡玲 通讯员 林亦霞 陈琳 杨成航 陈鸣 文/图
涵江以文化为纽带、服务为支撑、产业合作为动力,促进两岸人员往来、经贸交流,推动融合发展走深走实。
作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前沿窗口”,涵江突出侨台优势,左手牵起文化共情的“软纽带”,右手紧握政策创新的“实举措”,正以妈祖文化为精神基底,用产业协作打通发展脉络,让“破壁”的力度与“连心”的温度同频共振,在融合发展的赛道上跑出涵江“加速度”。
同根同源 两岸情谊愈发深厚
涵台一衣带水,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妈祖文化紧密连接着两岸同胞的心,常来常往更是亲上加亲。
聚焦妈祖文化,倡行妈祖精神,涵江区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搭乘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等一系列备受瞩目的活动东风,全力搭建沟通桥梁,推动涵台交流领域不断拓展,融入日常,让妈祖文化的生命力在两岸同胞共同的传承中持续生长。
8月16日至19日,一场棒球交流赛在涵江人民公园开赛。台湾梦无限棒球队、台湾嘉义忠和棒球队以及莆田市棒球联队等多支队伍以球会友、以赛传情。精彩的击球、敏捷的跑垒、严密的防守,大家以奔跑的身影、挥洒的汗水与满腔热忱,展现竞技和协作精神,为这场跨越海峡的青春之约,写下生动而温暖的注脚。
“咱们赛场上精彩对决,下了场都是自家人。”来自台湾的棒球队员来到涵江区联动学校,分享棒球训练经验与技巧,跨越地域的友谊悄然成长。在切磋球技的间隙,两岸队员还走进白塘镇双福村、水韵城天虹购物中心,感受涵江的乡村风情与商贸繁荣。
在7月中旬举行的“水乡福韵·‘骑’乐无穷”两岸青少年环白塘湖骑行活动中,104名台湾青少年与涵江骑行爱好者一起穿梭于荔林古厝、湖光水色间,感受涵江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续写闽台情谊。参与活动的台湾青少年表示,涵江的自然与人文之美令人难忘,他将把在涵期间的美好体验和收获分享给更多台湾亲朋。
涵江区以多形式架起交流平台,促进涵台青年的思想碰撞与情感共鸣,让妈祖文化在时代浪潮中历久弥新。同时,让青春对话增强两岸青年文化自信,为两岸融合发展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除妈祖文化外,民俗文化、艺术交流等领域也在涵江与台湾之间涌动着血脉相连的亲情暖流。莆台祖地文化交流团来涵探寻名城古韵,体验非遗“春景斋菜”,对莆田非遗的创造力与艺术性给予高度评价。闽台文化青年笔会上,“闽台一家亲”“海纳百川”等墨宝饱含对“闽台亲上亲”的美好祝福。20多家宫庙228名台胞到江口福莆仙东岳观,携手谒礼华夏母亲,祈福中华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文化是两岸同胞情感融合的基石。涵江区通过这些文化交流活动,凝聚了两岸同胞对文化根脉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来自台湾的林先生感慨道:“涵江就像我的第二故乡。在交流中,我发现彼此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热爱如此一致。这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更加坚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倾情服务 “他乡”变“故乡”暖意浓
聚焦融合发展所需、台胞台企所盼,涵江区创新思路,积极实践,用心用情为台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全力推动台胞“愿意来、留得住、融得进、发展得好”,助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随着两岸民间交流合作深入,涉台公证需求渐增。莆田市三江公证处推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延时办理等暖心举措,以高效服务回应台胞现实需求。今年5月底,台胞彭先生急需办理女儿的未入户声明,准备回台报户口。因停留时间紧张,公证处迅速启动应急流程,协调省上审批,当天即办即取,为其节省宝贵时间。
7月30日,涵江区涉台公证法律服务中心揭牌,这是涵江区落实“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又一具体实践。中心投用后,围绕台胞在大陆学习、就业、生活等需求,提供学习定居、婚姻家庭、不动产委托、遗产继承等20余项公证法律服务。通过简化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支持远程视频办理等举措,破解跨区域办理、材料繁冗等难题,落地“就近办、一次办”,为台胞提供精准高效服务,进一步优化涉台营商环境。
廖先生是今年首位在涵获得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的台胞。20多年前,他从台湾来大陆发展,辗转多城后落脚涵江,后因家庭变故导致生活困难。涵江区委台办以“将心比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协调涵江区民政局、赤港开发区管委会为其办理低保,还送去慰问金,协调教育部门为其子办理转学,联系区妇联为其女申请“春蕾计划”补助,切实保障困难台胞基本生活。
涵江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台胞一视同仁,完善台胞在涵就医、住房、社保、养老、临时救助等制度保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加速涵台社会融合,让台胞在涵学习安心、事业顺心、生活舒心,真正让“他乡”变“故乡”。
携手共进 融合发展结硕果
涵江日新月异的发展,为台胞提供了更多机遇与广阔空间,越来越多台胞在涵实现人生价值,收获丰硕成果。
全冠(福建)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是较早落地涵江的台企,集科技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在国内饮料机械制造行业颇具名气。起步时,来自台湾的负责人陈女士以厂为家,借力台湾先进技术组建团队、抓产品创新,成为可口可乐、统一、娃哈哈等上百家品牌的设备供应商,产品远销欧、亚、非、美等多个地区。
近年来,该公司持续扩大再生产,拥有几十项大陆专利。新品“猎豹高速吹瓶机”数秒即可完成特异瓶成型,自主研发的“BottleViewer智能生产系统”能使产能提升30%、能耗下降10%,已应用于60余家企业的智能制造项目。企业的技术突破彰显了“涵江智造”的实力。陈女士表示,台商台企是两岸融合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全冠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融入闽台机械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台湾农业以精致闻名,涵江北部山区地理条件与之相似。目前,涵江区正精准借鉴台湾经验、深度合作,打造特色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八月的庄边镇岐山村,百亩田地生机勃发。由上海市农科院林果所、上海市农学会及台湾农业专家组联手打造的全市首个规模化紫玉淮山种植示范基地初显成效。基地运用台湾精致生态农业理念,上海农科院的浅层栽培技术及台农专家简博彦团队带来的特色种植法与小分子灌溉系统,让土地充满“科技范”,大幅提升亩产。引进的台湾品种紫玉淮山等作物,预计总产值约50万元,参与农户年均可增收超2.4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5万元,带动3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
白塘镇双福村是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涵江区借智闽台设计团队,培育农事体验、水果采摘、水上观光等新业态,实施乡村建设、公共空间营造、文化传承、产业培育等项目,“田园变公园、农房变民宿、农品变礼品、离乡变返乡”成为现实,吸引众多游客体验这片荔林水乡魅力。
从人员往来的频繁互动,到经贸交流的深度融合,再到社会参与的好戏连台,涵江与台胞的双向奔赴,让彼此的情愈发浓厚、心贴得更近。加快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探索与实践,涵江正以坚实的步伐在路上,用持续的行动书写着融合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