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游县戴云山脉深处,一座看似普通的土楼,80年前曾是闽中抗日战争秘密指挥所,黄国璋、苏华等老一辈革命者,就是靠这座土楼里的一部电台,指挥南方抗日游击战争,作出卓越贡献。8月16日正值周末,记者驱车80余公里,来到菜溪乡溪边村过埔自然村,在这座土楼里,听村里唯一健在的“红小鬼”——91岁的黄烟歌讲述抗战故事。
1943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逐步转入战略反攻阶段。闽中特委书记黄国璋和苏华、林汝楠等革命者在过埔自然村架设电台,指挥开展闽中抗日游击战争。
在这座建于清末、用于防匪的土楼里,日均发送密电20多条,指挥网覆盖闽中。最危急时刻,报务员几天几夜不合眼,靠辣椒提神,保证通信畅通。2011年,这座土楼被市委党史研究室认定为“中共闽中特委旧址”。
“说实话,当年我也怕。但苏华亲切和蔼的笑容打消了我的胆怯。”黄烟歌敞开心扉。
1943年2月,黄国璋、苏华等进驻土楼,领导开展革命斗争。黄烟歌的叔叔黄步春公开身份是日伪保长,实则为心向中共的进步人士,他为中共输送钱粮、提供衣服、传递情报等。当年年仅9岁的黄烟歌就是黄步春的助手。
“当年春寒料峭,我常和苏华睡一间房、一张床。”隔壁就是电台,黄烟歌习惯守着“嘀嘀嗒嗒”的发报声入眠。苏华通常深夜未归;偶尔半夜醒来,她才发现身边的苏华;而清晨,身边又空了,苏华早已投入革命工作。
“我年纪小,传递情报,不会引起日伪军怀疑。”黄烟歌说,她每天穿梭往返于土楼和各革命据点十余趟,练就了一副“铁脚板”。
1943年秋,驻扎在土楼的中共闽中特委被日伪发现,黄步春与敌人周旋,黄烟歌领着黄国璋、苏华等向后山转移。途中,黄烟歌右眼不幸负伤,刺痛锥心,但她强忍着一声不吭,对黄国璋、苏华说:“你们快走!我腿快,敌人抓不住我。”
中共闽中特委成功撤退了,而黄烟歌永远失去了她的右眼。“今天,我回忆这些,就是希望通过党报鉴往知来,提醒年轻人铭记历史,懂得和平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她说。全媒体记者 刘永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