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教育时报

深圳理工校园变身“科学大课堂”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A16       上一篇    下一篇

“未来博士实验秀”为观众献上科普盛宴

使用显微镜

操控机器狗

监测脑电波

集章打卡校园

近日,在首个全国科普月与建校一周年的双重契机下,深圳理工大学以“科学无界,创想未来”为主题,举办科普周暨一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不仅为社会公众献上了一场兼具知识厚度、互动温度与思想深度的科学盛宴,也展现了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开放姿态与科普担当。

以科学为礼,践行开放办学理念

启动仪式上,深圳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慧表示,学校秉持开放办学的理念,打破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围墙”,推动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构建无界创新网络。“我们坚信,大学不应是封闭的‘象牙塔’,而是连接校园与社会、培育人才与服务发展的无边界平台。”

深圳科学技术馆带来“未来博士实验秀”,为观众献上了一场科普盛宴。课本中抽象的液氮符号,在舞台上变成了飘逸的“液氮云”;“等离子炮”与“酒精炮”发射的瞬间,让观众感受到强大的威力;“粉尘爆炸”实验让安全知识深入人心……在“人体充电”实验互动环节,14名学生上台体验莱顿瓶的神奇作用,静电原理从书本上的公式变为真切的感官记忆。

深圳理工大学生命健康学院教研副教授刘畅带来《“诺奖宠儿”揭秘睡眠脑调控》科普讲座。她邀请学生上台体验脑电波监测,直观呈现不同状态下的神经活动差异,还结合数据揭示影响睡眠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并给出相关建议。

从生活场景解读硬核科学

启动仪式后,两场面向公众的校园公益科普讲座接连开讲。

“我被皮皮虾‘打’进了医院!”深圳理工大学党委组织宣传部科普与基础教育主管杨超博士结合自己被皮皮虾扎伤的真实经历,向大家介绍海边“危险生物”、普及安全防护知识。“赶海虽快乐,安全第一位!遇到螳螂虾、芋螺、蓝环章鱼、僧帽水母等海洋‘危险分子’,一定要绕着走!”

深圳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助理教授杨智荣化身“疾病侦探”,解读疾病防控的科学原理。

“杨智荣教授的讲座太有意思了!”宝安区燕山学校八年级学生郑淑君说,“科学也可以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充满智慧的‘破案故事’。我也想像科学家一样,用细致和坚持探索世界的奥秘!”

“一周年·七星之旅”校园科普点打卡集章活动同步开展,深圳理工大学校园变身“科学大课堂”。学校精心遴选了七个科普点,让校园成为融合文化底蕴与科技活力的立体画卷。许多来自中小学的参与者手持“一周年科普之旅折页”穿梭于各个打卡点,在集章过程中亲身感受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科技活力。

文/图 记者 安康 通讯员 李韵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