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教育时报

普通高中校长年会(2025)在深圳举行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A07       上一篇    下一篇

□ 本报记者 刘丽

9月19至20日,以“AI时代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普通高中校长年会(2025)在广东深圳举办。本次年会由中国教育学会指导、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承办。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璧亮,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等在会上致辞。全国教育领域专家学者,普通高中学校书记、校长、教师代表,深圳市各区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等2000余人现场参会。

□ 活动现场

19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作《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主旨报告,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刘月霞作《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学术报告,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陆一作《我国考试选拔体制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证分析》学术报告。

19日下午,会议围绕建构数智时代的高中课程体系、AI赋能课堂教学变革、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基础培养、科学高中建设、大众传播时代的学校形象塑造、校本教研的新型组织、高中教育AI应用场景创新等主题设置了7个分会场,教育专家、名校校长、行业代表现场对话,深度研讨学校管理与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交流办学经验,共谋发展新策,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20日上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永智作《AI时代,对高中教育的思考》主旨报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杨银付作《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主旨报告。年会还组织与会代表前往深圳市特色高中、知名企业及研究院所进行实地考察,了解AI赋能教育教学应用场景及高新技术发展新进展,助力广大高中学校学习先进经验、对接跨领域资源,启迪以科技手段赋能办学治校新思路。

本次年会汇聚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教育一线优秀书记、校长,聚焦高中育人关键环节与重点领域改革,围绕人工智能时代高中育人方式变革与教学模式创新、高中教育数字化转型及内涵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等议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当代教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国家督学成尚荣表示,此次大会把人工智能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研究,主题更有分量、更加深刻。他还提出,校企联合是必然的,学校没有围墙,学校的教育可从先进的企业思想中汲取新理念。

谈到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陆一说:“我们这一代可能是最后一代完全由人培养出来的人类,AI能提供大量的捷径,让人类轻易绕开必要的学习训练,同时AI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拥有无限潜力。”

□ 专家分享

徐扬生:“教”得少一点,“育”得多一点

当天,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作《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主旨报告。作为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40年的教育工作者,他为与会者带来了很多新思考。

徐扬生从“教育是什么”“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讲起。“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他提出,教育由教书、育人组成,学校应是教书和育人最好的地方。

接着,他指出人工智能涉及认知、感知、行动三个维度。“虽然现在的人工智能看起来只是一个能说会道的‘残疾人’,但毋庸置疑,它将深度影响人类的思想、行为和文明的走向。”

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区别在哪里?徐扬生认为,人工智能知道的越多越聪明,人的智能未必;人工智能是向后看,人的智能是向前看;人工智能来源于分析与整合,人的智能来源于直觉与体验;人工智能有脑无心,人的智能心脑并用;人工智能完美而通性,人的智能不完美但有个性。

他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的特征,一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改变了,二是整个社会将趋于平庸。“10年后,或许大家说的话都差不多,没有了独特的个性和观点——机器越来越像人,人越来越像机器。所以,我们不能和AI比聪明,那要比什么?”在互动中,大家更明确地知道,我们要和AI比感情、比创造、比个性,这才是教育的重点。

徐扬生分析说,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领导力、理性、创造力、品性,但目前学校培养的是会考试的人。我们到底该怎样培养学生?他提出,培养学生有四个过程:学、思、践、悟。学,即自学,唤醒学生的好奇心,系统地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思,即思辨,让学生有闲暇的时间去思考;践,即实践,如果只有课堂教学没有实践,学生就会把学到的东西都还给老师;悟,即领悟,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真正领悟知识。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应该怎么做?徐扬生分享了七个观点:少“教”一点,多“育”一点;重“理性”,轻“记忆”;增加“实践”环节,“践”能生“悟”;培养创新人才,让学生学会提问题;加强艺术教育;文理融合、跨学科发展;观世界,才有世界观。

他特别注重创新,表示创新是一种文化,它的诞生有三个条件:不满、想象、自由。“‘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如果一个人对所有东西都满意,他就无法创新,创新就是要打破格局;提问和想象是创新的元素,而想象和艺术有关,因此学校要教学生学会提问,并加强艺术教育和跨学科教育;自由,即让学生有完全自由的、充分想象的能力。”他还强调,文科和理科是一个世界的两面,文理融合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新。

徐扬生幽默地指出,人教人是知识,事教人是教训,没有教训和实践经验,孩子长不大。体验是AI时代首要的教育,实践出真知,“践”能生“悟”。“现在有很多评论家、观测家,实践家却很少。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要重视实践,我们要培养具有伟大格局的实践者。”

人类因为创造了人工智能而伟大,因为知道人工智能的局限而成熟。徐扬生说,对世界文明的真正贡献,不在于高楼大厦,不在于科技发展,而在于一个国家和地区培养出了什么样的人。“世界走得很快,我们要教育孩子带着灵魂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