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方教育时报

师大校刊与我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db:版面标题]       上一篇    下一篇

□ 夏晋祥 (深圳退休教师)

母校校刊这种赏识青年、激励青年、成就青年的做法,深深地教育我、激励我,促使我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坚持以生为本,赏识学生、激励学生、成就学生。

我从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已整整40年了,调离母校也有30年了,但师情永驻,师恩难忘!在江西师范大学读书4年、留校工作9年多的日子里,有太多难忘的人、太多难忘的事,尤其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母校的两份刊物。

作为一名从贫困乡村考上大学的青年学子,我从进入江西师范大学的第一天起就被学校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所吸引。大学4年,我一心一意沉醉在知识的海洋里。大四上学期,为了撰写毕业论文,我基本上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查资料,日复一日,乐此不疲。

毕业论文上交3个多月后,我突然收到了一封没有贴邮票的信,信封上的字迹娟秀,如行云流水,我内心顿时充满了紧张和期待。拆开信封一看,我才知道自己的毕业论文被指导老师杨鑫辉推荐到学报“学生论坛”栏目了,学报编辑部老师约我见面,讨论论文修改的问题。

到了学报编辑部,一位高个子老师亲切地和我谈起了我的论文。从文章立意到谋篇布局,再到具体的文字修改,他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指导意见,他认真负责的精神、缜密的思维、渊博的知识、和蔼可亲的态度让我大为钦佩、倍感温暖。试想一下,一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青年学生受到老师如此关照,该是多么幸福与骄傲呀!

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的毕业论文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4期“学生论坛”栏目发表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全文复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术漫步”栏目介绍观点、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文摘报》摘登论点,学报为此发表了“致全校同学的一封公开信”,肯定学校青年学子中蕴含的科研力量,鼓励学生多研究多探索,为我国的学术研究贡献青春力量。可以说,学报开设“学生论坛”的做法以及对青年学子的大力支持,对我树立学术研究的信心以及走上学术道路,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后来,我在自己任教学校的学报担任主编后,也学习母校学报的做法,开设“学生论坛”专栏,鼓励学生多探索、多思考,积极投稿。

母校对我帮助非常大的另一份刊物是《江西师大报》。大学毕业后,我留校工作,仍旧喜欢思考问题、撰写文章。这种“不大不小”的文章,学术期刊不会登,一般的刊物不适合发表,校报却正好需要。于是,我针对学校和社会的一些问题写了很多文章。这也引起了编辑部两位老师的注意,一位是主编王力农老师,另一位是编辑部主任王恺老师。他们觉得我挺有创新意识,就约我多写文章,甚至专门为我开设了“教育漫谈”专栏,定期发表我对教育问题的观察与思考。两位老师对我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使我的写作水平和学术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母校校刊赏识青年、激励青年、成就青年的做法,深深地教育着我、激励着我,促使我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坚持以生为本,赏识学生、激励学生、成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