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凡
又是一年金秋送爽,第41个教师节在9月10日如期而至。从校园里的鲜花贺卡到社会各界的真挚礼赞,全国上下以多样的庆祝活动,向耕耘在教育一线的“园丁”们致以敬意。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主办,深圳青少年报社承办的“感谢师恩”2025年深圳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交流分享会在深圳会堂举行。
对深圳教师而言,这个教师节又有一重特别的意义——今年恰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45载栉风沐雨,深圳教育事业始终紧随城市发展步伐,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核心,筑牢城市发展的“教育根基”。正是一所所学校的拔地而起、一位位老师的默默付出,让一代代来深建设者得以安心将子女托付校园,让他们在为城市奋斗时多了份牵挂的归宿,最终把家安在了深圳,把根扎在了这片热土。
45年教育征程中,几代深圳教育人更是将个人理想与教育事业紧紧绑定,用智慧与心血书写了感人的教育篇章。深外创校校长龚国祥、育才创校校长陈难先等第一代教育“拓荒者”,满怀创业激情在“教育白纸”上擘画蓝图,为深圳教育夯实了发展的基石;几十年间,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从“均衡发展”到“特色突破”,深圳教育事业经历数次跨越式成长,而像元平特校党委书记曹艳、全国优秀教师王婧这样“坚守三尺讲台,倾心教书育人”的园丁,始终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最宝贵的中坚力量——他们传递知识,守护成长,用坚持与爱心诠释着教育人的责任与担当。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教师正是“立德树人”最直接的践行者。“师者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学生眼中最鲜活的榜样。深圳市团校培训管理部部长石淳深耕思政教育30载,成家立业的学生会特意“戴上红领巾”去看望他;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大队辅导员胡悦坚持让学生全程参与少先队活动的策划、设计与组织,在实践中帮孩子们树立主人翁意识……45年来,正是万千这样的深圳教师以“言传身教”温暖童心,以“身体力行”传递感召,引领一代代深圳少年茁壮成长。他们的工作往往都是从一件件细微的小事做起,在一天天的琐碎与繁忙中坚持,但这些小事和这种坚持,都在一次次验证着“灵魂摆渡者”的光荣,在一点点托举起明天的希望。
又是一年迎新季,又一群带着稚气与懵懂的孩子踏入校园,老师们热情的笑靥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欢迎礼物。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它需要代代接力的坚持,更需要薪火相传的坚守。如今,科技浪潮席卷而来,智慧课堂、线上教学等新方法层出不穷,云课堂等新场景不断涌现,但教育的根本理念从未偏移:无论教育形式如何变化,三尺讲台上那个被粉笔灰沾染衣角的人,始终会以最真挚的情感呵护孩子成长,指引他们走向人生更远的地方。
这份经历岁月磨洗的情感,学生能真切感受到,也会悄悄记在心里、化作成长的力量。正如今年深圳“为您写诗”活动中,一位学生写下的动人诗句:“待9月10日的风踮脚走过,那一米阳光,定会被折成勋章的模样,别在岁月的衣襟上,闪闪发光。”这勋章,属于每一位坚守讲台的深圳教师,也属于45年来让深圳教育薪火相传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