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議員 何俊賢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會推出容許狗隻進入的食肆牌照,對於愛寵人士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現在寵物已成為許多家庭不可分割的成員。在打造「寵物友善」城市的趨勢下,筆者認為,允許寵物同主人共享餐飲空間無可厚非。然而,社會普遍支持聲浪中,鮮有聽到為寵物毛屑過敏群體、對寵物恐懼群體的發聲,也少有人提及餐飲從業者要面臨的潛在營運風險。若這些憂慮和風險被忽視,或影響政策的有效落地。
明確飼主業者權責劃分
因此,筆者希望在政策落實之前,從不同持份者角度出發,探討「允許狗隻進入食肆」可能引發的問題及可行解決措施,明確飼主、餐飲業者等不同群體的權責劃分,確保政策推行的同時,能夠平衡寵物主人、對寵物毛屑過敏或對寵物恐懼人士、餐飲業者以及普通食客的合法權益。
首先,因對寵物毛屑過敏或存在恐懼而無法與寵物共處在同一空間的市民可能面臨選擇受限。此前輕鐵「貓狗同行」計劃試行期間,已有市民投訴因對貓毛過敏而被迫改乘下一班,也有人因貓狗未被完全裝入寵物袋而遭驚嚇。對這部分市民而言,若餐廳未能將他們與寵物有效分隔,他們將被迫放棄光顧該餐廳。更有甚者,若某類食肆(如咖啡廳)普遍允許狗隻進入,他們無異於被變相限制餐飲選擇;第二,對餐飲業者而言,寵物的進入或會帶來更高的營運風險:寵物毛髮、排泄物或其攜帶的細菌和寄生蟲會對消費者造成健康威脅,而寵物在餐飲區的活動,如突然跳上餐桌、衝撞送餐人員,亦可能導致客人、員工或者其他寵物受傷,引發法律糾紛,而現時餐廳購買的保險未必能涵蓋上述意外,亦可能為餐廳帶來經濟損失。
因此,在交由餐廳自己決定是否申請牌照允許狗隻進入之前,政府可作出一定的發牌要求及權責劃分,令餐飲業者明確自身責任,並在自行評估風險後作出負責任的決定。同時,給予從業人員充分的指引及培訓,令其具備一定能力去處理上述可能出現的問題,減低營運風險。
舉例而言,在寵物食肆發牌及管理的問題上,除要求已申請牌照的食肆在門口顯眼位置張貼「寵物友善」標示,相關部門應基於食肆運營需求及安全考慮制訂合理的發牌條款,審視食肆面積、衛生狀況等條件,對室內區域的寵物密度、寵物行動自由(是否須放入手推車)進行適當限制,批出牌照前亦要考慮食肆本身所在的處所(如公共街市、私人商場)本身是否對寵物進入有所限制,避免互相矛盾。在保障食物安全及食客體驗上,政府可提前制定相關指引,對寵物餐廳各區域的清潔、消毒、廚房管理等提出明確要求,確保食物安全、衛生。
另外,為保障寵物毛屑過敏或怕狗人士的正常用餐權益,可採取分區域試點的方式,指定某些地區(如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的寵物餐廳僅允許在室外區域接納寵物狗,降低對該部分市民的影響。同時,政府應定期檢視各地區不同類型食肆的申請比例,收集當區居民的意見,避免剝奪該部分食客的餐飲選擇。
政府解除狗隻進入餐廳禁令是平衡各方需求、打造「寵物友善」城市的必行之路,期望政府政策推行期間應做好監測和評估,包括可探討是否先在指定地區進行試點,了解不同類型食肆的申請意願以及在試行過程中出現的困難,主動收集餐飲業界、食客、寵物主人及相關團體的意見,視情況調整政策執行細節,探索出能夠最大限度迎合社會不同持份者需求的方案,實現多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