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園綵燈會有約十二米高的亮點綵燈《火亮殊榮花慶盛典》,象徵粵港澳三地團結和融合。
大坑舞火龍於2011年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文化中心外的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吉祥物喜洋洋和樂融融成為打卡地標。
花燈飄散於黃大仙祠從心苑內的池塘之上,與波光互相映照,甚具特色。
利東街巡遊途中LED夜光龍設有多個定點表演環節。
市民可於中環街市親手製作竹篾燈籠。
國慶假期後就是中秋佳節,香港各區舉辦豐富的慶祝活動,節日氣氛濃厚,除了到綵燈會看花燈或看舞火龍,還有不少應節活動及中秋工作坊,與市民及遊客共慶佳節。
記者:Karena
維園綵燈會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於即日起至10月7日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乙巳年中秋綵燈會,場內擺設多組璀璨綵燈,並安排多項表演和節慶活動,共賀國慶和中秋節。綵燈會以「『喜樂.全城』傳承躍動喜迎全運」為題,融入中國傳統哲學的五行元素金、木、水、火、土。當中亮點綵燈《火亮殊榮花慶盛典》高約12米、外形猶如華麗冠冕,象徵粵港澳三地團結和融合;另一亮點綵燈《金耀全運活力飛揚》則以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吉祥物展示香港承辦的競賽項目,以不同運動造型環繞閃耀的會徽,為運動員打氣。亮燈時間為每日晚上6時30分至11時;中秋節正日(十月六日)延長亮燈至凌晨12時。此外,綵燈會期間場內設有小組演出、中秋市集、全運互動區及自助猜燈謎。
大坑舞火龍
每年中秋節,大坑街頭都因舞火龍而熱鬧非凡。這項傳統可追溯至19世紀,當時居民以插滿線香的火龍驅趕疫症。時至今日,由300多位健兒引領一條點滿過萬支長壽線香,全長67米的火龍,以及由小朋友舞動的LED小火龍,會穿梭大坑的大街小巷,祈求合境平安。街道上還有各種節慶布置及打卡位,例如巨型明月發光裝置,讓市民享受中秋樂趣。大坑舞火龍於即日起至10月7日一連三天晚上7時半由港島銅鑼灣大坑浣紗街至銅鑼灣道舉行,舞火龍表演將於10月6日晚上10:30移至維多利亞公園舉行。訪客沿途可參觀多個別具特色的中秋節裝置,從港鐵銅鑼灣站E出口出發,步行至摩頓臺臨時遊樂場,欣賞迷你龍頭、龍珠裝置及大坑舞火龍歷史牆,然後繼續前往浣紗街觀賞舞火龍。或從港鐵天后站A2出口開始,先欣賞花牌,然後前往浣紗街觀賞舞火龍。
文化中心綵燈會
為慶祝國慶和中秋佳節,並適逢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十五運會)和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殘特奧會),康文署由即日起至10月19日在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展出光影裝置《全運綻放》,由本地多媒體藝術工作室納設計及建築事務所設計並製作,利用層疊雕刻工藝與光影動態技術,將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其中13個運動項目的圖標,在圓形、三角形及菱形的鏡面燈箱中閃耀和舞動,演繹運動的節奏感和動態美。裝置將一支火炬化成大型金屬花瓣,漂浮在水面,並結合流動光影效果,宛如在空中綻放的煙花。作品中央的會徽和吉祥物與四周的運動項目圖標燈箱互相輝映,在光影交錯間帶出「團結、拼搏、歡慶」的精神。亮燈時間為每日下午6時30分至晚上11時,中秋節(10月6日)當晚則延長至凌晨12時。
黃大仙大型花燈
每年中秋佳節,黃大仙居民會前往嗇色園黃大仙祠賞燈遊園,園區於即日起至10月12日舉辦「香江花月迎國慶.嗇色園黃大仙祠中秋綵燈會」。黃大仙祠於晚間延長開放,歡迎市民和旅客免費入園遊玩,欣賞近30組大型花燈,包括可愛討喜的「招財貓」、「肥貓飲奶茶」及「祈願萌鼠」,還有神氣十足的Q版龍鳳、Q版醒獅、十二生肖及平安象等。園區更在從心苑的亭台樓閣打造「花好月圓」、「猴子撈月」、「荷塘月色」等主題場景,並在正門牌坊外設置氣勢磅礴的「巨型獅型花牌」及逾8米高的「月滿繽紛巨型綵燈」。綵燈會期間還設有多元化的體驗活動,包括遊園猜燈謎、天文觀星賞月及中樂表演。今年並首度舉辦網上漢服攝影比賽,邀請漢服愛好者入園拍照,以影像傳承華夏文化之美。
灣仔利東街綵燈會
灣仔利東街向來是市民與遊客中秋賞燈的熱門地標,今年中秋節設有「喜魚映花月」綵燈會,即日起至10月26日,逾800盞傳統金魚燈籠會點亮整條利東街。中秋節當日(10月6日)迎來壓軸盛事「LED火龍舞鼓賀中秋」,郭氏功夫金龍醒獅團將舞動18米長的幻彩夜光火龍,穿梭於利東街林蔭大道,將配合噴煙效果及追珠互動,讓市民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活力。表演將於晚上8時30分由利東街中庭出發,沿皇后大道東舞動至莊士敦道入口,再返回中庭,全程約45分鐘。利東街並舉辦一系列精彩活動,包括製作喜魚小彩燈、即影即有拍照體驗,以及中秋消費獎賞活動。
中環街市燈籠工作坊
中環街市由即日起至10月12日舉辦《華衣.武藝》展覽,設置三大主題區:太極、詠春和雙節棍。適逢中秋佳節,《華衣武藝.共賞明月》文化體驗與互動工作坊將於10月6日在中環街市地下舉行,其中最具特色的紮作燈籠工作坊,讓參加者體驗傳統燈籠製作技藝。熱愛傳統手藝的市民可參與吹糖工作坊,親手將糖漿吹塑成玉兔、星辰等應節造型。市集更提供成人及兒童漢服免費租借服務,讓市民穿着漢服於明月下打卡留念。晚間將有「漢看賞粵月」戲曲表演和「中秋夜螢光雙節棍」炫目等演出,為節日增添濃厚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