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晚,紅館的燈光格外閃亮。台下,行政長官李家超凝視着台上那位自信演奏的青年,眼神裏滿是欣慰。過去那位住在劏房、羞澀內向的李同學,在「共創明『Teen』」計劃的扶持下,已自信地站上了紅館舞台。這個從劏房踏上紅館的旅程故事,見證了本屆政府精準扶貧的成效,無疑是最有力、最溫暖的肯定!新一份施政報告再接再厲,公布多項社福政策,總結成功經驗,推出更有力舉措,不僅着眼基層生活所需,更進一步與基層青少年共創明天,點亮他們的希望,成就其夢想。
新一份施政報告延續了這份溫暖。報告聚焦三大扶貧群體,包括約21.4萬劏房住戶、約21.3萬名單親家庭,以及約55.5萬名長者住戶,合共約95萬基層市民。政府將透過香港賽馬會撥款1000萬元,豐富「共創明『Teen』」系列活動;同時向兒童發展基金注資1.8億元,持續推動項目以促進弱勢社群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長遠發展;增設6個社區客廳,預計惠及約7000個劏房戶;並優化「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取消名額上限,擴大對基層小學生與家長的支援。此外,政府也將推出「共建關愛社會資助計劃」,向成功脫離綜援、自力更生且符合資格的住戶提供現金獎勵,以激勵基層向上流動。這些措施的核心精神,不僅在於提供短期或長期援助,更着重能力建設與創造機會,為基層特別是青少年鋪設一條可持續的向上流動之路。
只要制度設計合理、社會各界攜手,更多基層青少年都能夠從「向上游」,一步步踏上人生的高地。一是政策點燃希望,施政報告提出的各項措施,為青少年提供了初期的「啟動資本」與「安全網」;二社會接棒前行,企業搭建舞台、義務導師指引方向、家族辦公室投入資源,成為「助人圓夢」的重要力量,將政策的火種轉化為持續燃燒的火焰,形成堅實的支持網絡;三是個人全力以赴,基層青少年憑藉勇氣與毅力,緊握每個機會,完成夢想的衝刺,把夢想化虛為實、開花結果。政府營造環境,社會注入動力,青少年展現決心——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共創明『Teen』」計劃正為基層青少年打開機遇之門。李同學正是活生生的勵志故事,因參與計劃獲得啟動資金與專業培訓,最終在紅館舞台上與名家同台演出,從劏房走到聚光燈下。他的華麗蛻變啟示:只要有平台、有機遇,基層青少年的潛能同樣能夠被激發,人生亦可迎來轉折。李同學因音樂而自信,因堅持而成長,這些年來更曾走出香港,到內地、澳洲等地交流演出,逐步拓闊視野。這正是「共創明『Teen』」計劃的價值所在——讓青少年獲得第一步的扶持,種下夢想的種子,並在社會合力灌溉下茁壯成長。一個好社會,應當是人人有希望、個個有夢想的社會。基層出身並非決定了天花板,李同學的經歷正好顛覆了這種宿命論。社會為他打開一道門,他便以努力和抱負邁步向前。這不只是個別幸運的案例,而是香港社會可以集體營造的可能性。
在這個中秋佳節,萬家燈火映照着團圓的溫暖。精準扶貧政策,如同夜空中那輪明月,為在困難中前行的基層青少年照亮前路;社會各界的支持,猶如滿天繁星,與明月交相輝映,助基層少年圓夢。從劏房到紅館,不只是地理位置的轉移,更是希望的火種在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