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文
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發布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香港的整體評分上升4分至764分,繼續位列全球第三,與位列第一的紐約和第二的倫敦的分數差距,更分別收窄至2分和1分。《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說明了三點:
一是再次顯示香港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優勢,有力地駁斥了所謂「遺址論」。特區政府近年通過改革和開拓市場,不斷提升香港金融競爭力,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報告中,香港在金融科技的排名由全球第四躍升至第一;在「營商環境」、「基礎設施」及「聲譽及綜合」方面的排名亦進一步上升至全球第一,而在「人力資本」及「金融業發展水平」方面則分別位列全球第二和第三。這些排名正是對香港金融表現的高度肯定,也說明銳意改革創新是香港金融發展的重中之重。
競爭激烈 國金地位不進則退
二是展現國際金融中心競爭的激烈。倫敦這個國際金融中心,雖然從排名來說然位居第二,但在最重要的新股集資上市(IPO)卻是暮氣沉沉。倫敦今年IPO集資大幅下降69%,金額減至二億四千八百萬美元,創出35年來最低水平。IPO是衡量一個金融中心競爭力、吸引力的重要指標,倫敦在IPO市場的弱勢,反映其金融競爭力大幅下降。
金融對各國經濟重要性不言而喻,「紐倫港」以外的金融市場近年迅速崛起,中東國家、新加坡以至墨西哥都在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倫敦的集資優勢正不斷削弱。現在倫敦的全球第二金融中心地位,已是名不符實,主要是過去多年的老本所維持,這也警示香港,金融發展日新月異,不進則退,就算有多雄厚的優勢和本錢,如果不思進取,競爭優勢也會不斷流失。
三是提示香港金融發展應以「超英趕美」為目標。香港金融市場轉趨暢旺,集資總額接近一千五百億港元,高踞全球首位,隨着兩地金融互聯互通不斷深化,為香港金融注入更大的活水。特區政府度重視香港金融業的發展,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公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進一步強化香港金融體系,持續推動股市、固定收益市場和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的發展,同時加速發展新增長點,包括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市場和建設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這些措施將可進一步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吸引更多創科企業來港上市
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單是香港發展之所繫,更是助力國家金融強國建設的應有之義,是香港重大發展戰略。當前香港金融業正面對千載難逢的機遇,特區政府和業界更應全力把握,以「超英趕美」為目標,制定全盤的金融發展戰略,全方位提升金融競爭力。
首先在上市機制上進一步拆牆鬆綁,吸引更多創科企業來港上市。近年全球金融中心最大的增長火車頭,基本都是依靠創科企業,得創科者得天下,也體現在金融中心上面。倫敦股市就是因為缺乏科技與增長型巨企,此消彼長之下金融競爭力自然難有起色。香港必須汲取倫敦衰落的教訓,主動吸納更多內地及海外的創科企業來港上市集資,在上市制度上方便更多企業來港。
其次推動數字經濟,平衡好監管與發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應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在穩定幣發展上搶佔制高點,爭取建設成為全球穩定幣發行中心,強化香港「數字金融樞紐」角色,這不單是香港發展所繫,更是助力國家金融強國建設、人民幣國際化所需。固然,穩定幣涉及金融、貨幣安全等問題,必須穩妥,但卻不能因此就自我設限。
加快推動債券市場發展。債券是國際金融中心一個重要業務,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過去較為着重股票市場發展,加快發展債券市場,有助擴闊資金融通渠道,避免過度依賴股票市場和銀行體系,提高資金運用效率。而強化銀行貸款、股票與債券「三腳凳」,更有助香港金融市場的多樣化和穩定性,提升香港金融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