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今年國慶與中秋「雙節」疊加,內地迎來8天長假,旅遊消費需求旺盛、沉浸式體驗受青睞、政策支持成效顯著,假日經濟帶動消費活力持續釋放。據央視新聞報道,面對全年文旅消費最旺的節點之一,國家統計局表示,假期消費有望繼續擴容提質。
科技助暢遊 爬山配上外骨骼
金秋十月,山河錦綉,正是暢遊山水的好時節。在太姥山的熱門景點之一——九鯉湖2日開始迎來客流的高峰期。太姥山是一個典型的山嶽型景點,垂直落差超過了900米,在山間分布着3600多級的台階。因此爬山就是太姥山最主要的遊覽方式。不過有不少遊客,特別是中老年遊客,一聽到要爬山就害怕,覺得會消耗很多體力。
為此,今年以來,景區引入了外骨骼登山設備,它會根據遊客的身高體重,來提供額外的助力。穿戴上設備爬山,就像開了「外掛」一樣,能幫助遊客輕鬆登山,租賃一小時的價格是30塊錢。
為了給遊客帶來更加便利的體驗,今年,景區還配備了送餐無人機,遊客們只需要掃碼點餐,無人機就可以在十五到二十分鐘內,把餐食送到山頂或者是一些指定觀景平台。
引入外骨骼這種爬山利器的,還有湖北恩施大峽谷。國慶假期期間,恩施大峽谷預計接待遊客量將突破11萬人次。為提升遊客體驗,當地引入外骨骼登山助力設備、機器狗伴遊等科技產品,讓遊客體驗更豐富,遊覽更輕鬆。
體驗秋收 田野趣玩點亮假日
這個國慶中秋假期還有一項文旅體驗是別的假日沒有的,那就是「秋收」。
假期期間,河北、福建等地推出了融合豐收體驗的多彩活動,不少家長帶着孩子一起參與,共度一個「接地氣」的假期。
在河北秦皇島盧龍縣左右山谷,「親子搶果蔬」「幸運圈圈樂」「親子豐收運糧賽」等親子創意活動,讓遊客暢享假日美好時光。
在福建泉州永春縣,一場別開生面的「金穗盈秋收『稻』快樂」比賽熱鬧上演。12支隊伍的100多名選手分工協作,收割、捆扎、脫粒一氣呵成。除了緊張激烈的收稻比賽,現場設置了射箭、親子投壺、家庭丟沙包、稻田捉雞等趣味活動,大家在動手體驗中感受農耕樂趣。
遊客李炎松表示,各個活動都參與了,孩子贏了一定的小禮品,特別有成就感。不虛此行,孩子很開心。
光影民俗 上演沉浸式體驗
假期期間,清涼夜遊再配上光影盛宴,也成了不少景區的特色。在湖南張家界天門山景區,神話中的「飛天鳳凰」在空中翱翔,敦煌的「飛天」也接連登場。
在河南安陽的傳統歷史文化街區南大街,淮調、呂村戰鼓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文化展演輪番登場,吸引了不少市民、遊客前來感受百年老街的獨特魅力。
江西宜春袁州區通過景村融合、產村融合,打造「鄉村遊」體驗新場景。精緻手工藝攤位、萌寵樂園、鄉村音樂會等特色場景,讓不少遊客沉浸式體驗鄉村風情。
疊加政策紅利 假期開啟「買買買」
今年第四批69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在國慶中秋假期前下達各地。在政策紅利疊加下,假日經濟帶動消費活力持續釋放。
假期期間,北京、安徽等地的實體賣場,「以舊換新」補貼+企業折扣+門店優惠的複合優惠體系,持續點燃假期消費熱潮。湖北在國家購車補貼的政策基礎上,整合推出一套「組合拳」,涵蓋地方汽車購新補貼、個人消費貸款貼息、車企促銷讓利等多重優惠,總規模超億元。
專家分析表示,假期的消費市場展現出品質化、理性化、體驗化的新面貌,這些變化體現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階段性成果,也為未來消費市場發展指明方向,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激活消費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