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七十六載開啟現代化新篇章
日期:10-02
民建聯主席 陳克勤
七十六載春華秋實,七十六載砥礪奮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之際,回望神州大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圖景正徐徐展開。七十六載風雨兼程,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從積貧積弱走向繁榮富強,面對百年變局,國家在經濟、科技、民生等領域取得歷史性成就,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迹。
展現中國式現代化足迹
新中國成立之初,國民經濟基礎極為薄弱,經過七十六載奮鬥,中國經濟總量實現歷史性跨越:2024年GDP突破134萬億元%。從1986年突破1萬億元到2020年跨越100萬億元大關,中國以每1至2年突破一個十萬億關口的速度,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令人振奮的是,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超過30%,連續19年成為全球增長的最大引擎。這些數字背後,是中國人民用勤勞智慧書寫的經濟奇迹。
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的科技飛速發展,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領跑的飛躍。回望過去,「天宮」空間站遨遊太空,「嫦娥六號」實現人類首次月背採樣返回;C919大飛機翱翔藍天,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全球領先,CR450動車組鞏固高鐵技術世界領跑地位。2024年,我們國家在研發投入中達到3.6萬億元,研發人員總量穩居世界第一,全球創新指數排名躍升至第12位。在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中國正實現從「跟跑」到「並跑」乃至「領跑」的跨越,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最後,我們國家民生事業大幅度改善,從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到躍升到生活品質的提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七十六年來,我們國家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截至2024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0.7億元,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3億人。人均預期壽命從建國初期的35歲提高到79歲,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14年。從「有沒有」到「好不好」,民生改善的溫暖陽光照亮每個角落。
從積貧積弱到全球引領
隨着綜合國力躍升,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吸引廣泛參與,為49國建成現代化鐵路網,創造42萬個就業崗位。在氣候變化、維和行動等全球議題上,中國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累計向160多個國家提供綠色發展援助。金磚國家擴容至11個成員國,上海合作組織影響力持續擴大,中國正以開放包容的姿態,為世界和平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香港與祖國血脈相連,自回歸以來,香港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煥發新機。站在新時代中,香港可在多方面貢獻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其一,打造升級版「超級聯繫人」。依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香港可深化與內地城市規則銜接,推動北部都會區與深圳河套形成「雙引擎」,吸引全球人才、資本、技術匯聚。其二,啟動創新協同新動能。香港應發揮基礎研究優勢,聯合大灣區城市攻堅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前沿領域。其三,厚植文化認同軟實力。香港需以中華文化為根脈,以國際視野為羽翼,通過影視、藝術、潮玩等載體講好中國故事。同時深化與內地青年交流,增強家國情懷,讓「一國兩制」實踐在代際傳承中行穩致遠。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征程已經開啟。七十六載輝煌已成序章,億萬人民正以團結奮鬥的姿態,向着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勇毅前行。而香港也正以「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擔當,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書寫新篇。我們相信,當東方巨龍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中國實踐必將為世界帶來更多機遇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