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香港商报

經民聯倡「留學香港」由專上擴展至中小學

日期:10-01
字号:
版面:A13       上一篇    下一篇

經民聯昨日發布「香港基礎教育產業化研究報告」,並提出五大策略性建議。記者 李銘欣攝

【香港商報訊】記者李銘欣報道:行政長官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積極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與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經民聯昨日發布「香港基礎教育產業化研究報告」,並提出五大策略性建議。

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表示,研究報告指出香港教育高度國際化,課程質量備受認可,中學文憑考試(DSE) 獲全球逾600間院校承認,對內地及海外學生極具吸引力。然而,目前香港教育產業仍聚焦專上教育,基礎教育尚未充分產業化。經民聯認為打造國際教育樞紐不單需要專上教育產業化,更需要基礎教育產業化,為非本地學生提供一條龍的服務。

經民聯提出的五大建議包括:一、將香港教育產業化由專上教育擴大至基礎教育。香港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在教育產業上有巨大發展潛力,當前地緣政治衝突和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美國等高等教育體系正面臨信任危機,香港更應把握發展機遇,扭轉以往教育產業化發展思維,以打造國際教育樞紐為目標,將產業化延伸至基礎教育。

二、便利境外學生及家長來港陪讀。借鑒海外經驗,允許來自內地及部分亞洲國家的學生自費入讀本地中小學。同時,讓他們的父母可以來港陪讀,提供方便之門。

三、制度上拆牆鬆綁,多管齊下增加非本地學生宿位供應。包括利用廢棄官校及政府用地增建學生宿舍,提供更多宿位。同時,加快合資格建築物改裝成學生宿舍的程序。政府應全面總結「城中學舍計劃」經驗,持續優化計劃,加大支持力度,推動更多發展商及營辦商積極參與,以滿足學生宿舍的需求。

四、發揮聯通國內外優勢,推動大學聯動,強化香港國際教育樞紐的角色。建議本地大學可參考內地高等院校的做法,加強大學聯動,與海外優質大學共同開啟學分互認、學位互授、教員互調等密切的合作關係;爭取中央支持,除了在歐美等先進國家吸納人才外,更積極推動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盟等新興國家人才來港學習進修,加強香港人才國際化。

五、優化DSE吸納非本地學生應考,增強其國際性,吸納更多非本地學生應考。當局應研究如何擴大DSE的適用範圍和彈性,使其對非本地的學生更為友善,並且爭取在大灣區以外其他省市設立更多DSE試場,以便利內地學生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