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香港商报

黃山首站·國際屯溪文旅繁花活力綻放

日期:10-01
字号:
版面:A08       上一篇    下一篇

昱城秋色。 晨歌攝

2025環黃山國際公路單車賽選手行經花山大橋。

今年6月,2025 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黃山)論壇在屯溪舉行。香港對外交流友好協會主席、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率團出席並作主旨發言。

花山謎窟推出國潮文化之旅。

三江口歷史文化街區之屯溪河街魚燈巡遊。

屯者聚也,溪者水流也,山水聚合便是屯溪地名的由來。昱城,是其雅稱。

屯溪,不僅是黃山市的繁華中心,更是徽文化源遠流長的搖籃,兼具自然生態與人文底蘊,集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等榮譽於一身。近日,備受矚目的2024年《全國縣鎮發展報告》揭曉,屯溪榮獲全國旅遊百強區第34名。

秋意漸濃,屯溪這片熱土上,蓬勃生長的不僅是自然萬物,還有一條以文化為底色、以新業態新亮點為引擎的文旅產業鏈正加速延展。

作為抵達黃山落地第一站,屯溪落地遊客數和旅遊接待量雙雙提升。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屯溪國際機場進港人數達20萬人次左右。1—8月,全區預計實現旅遊接待量約1423萬人次,旅遊總花費約175億元人民幣。

從沉浸式演藝現場到火爆出圈的文創產品,從數字技術賦能到產城融合實踐,從紅色基因的當代表達到綠水青山的詩意棲居……今年以來,屯溪文旅,花開有聲。程夢君

組稿:中共黃山市屯溪區委宣傳部

古今交融的鮮活脈動

城市的辨識度來自哪些方面?有話題、有創意、有地氣的文旅活動一定是其中一個重要答案。

走進中共皖南特委舊址紀念館,歷史課本上冰冷的文字,化作席捲全身的震撼。如何讓厚重的歷史與當代人產生共鳴?屯溪給出的答案是:場景再造與情感鏈接。

於是,全國首個在紅色紀念場館內開設的沉浸式實景劇本殺《烽火皖南:隱秘使命》上線,讓體驗者在密室中破解革命密碼,親歷革命年代的驚心動魄。歷史與當下,在此刻完成跨越時空的擊掌。

屯溪的潮流氣息,正在通過多樣活動對外呈現。

賽道上,晨光與彩旗共舞,2025「犀旺盃」環黃山國際公路單車賽的發令槍響劃破長空。車輪滾滾中,這場騎行盛宴不僅上演着速度與激情的角逐,更在青山綠水間鋪開了一幅「體育賦能發展」的鮮活畫卷。

與此同時,「city+」的玩法不斷拓展體驗邊界:在citywalk的基礎上,騎行「cityride」讓風載着小城故事掠過街巷,遊船「cityboat」在江面上搖出古今疊影,低空「cityfly」讓人從雲端俯瞰千年城郭的輪廓。

眼下,夜經濟也同步成為新潮體驗的鮮活註腳——

「被眼前的江景深深吸引,一時分不清今夕何夕,是在船上還是在畫中。」入夜,香港遊客林雪萍與家人泛舟新安江,在璀璨的光影間,一船覽盡新安月夜。

品美食、賞文創、沐江風。放眼全區,新安江夜間水上觀光遊船項目將老街、河街、黎陽老街完美串聯。花山世界主題園區以主題夜遊為特色,通過科技賦能,以動態、夢幻的美妙場景為遊客帶來不一樣的夜遊體驗。黃山醉溫泉生態水樂園將自然風光與激情探險完美融合,一路解鎖親水狂歡新玩法。三江口歷史文化街區圍繞夜遊、夜宴、夜演、夜購、夜娛、夜宿各種業態,組合構建了形態各異、業態互補,文化共融的集美食、娛樂、購物、休閒為一體的夜間文化旅遊集聚區,將「白日遊」有效延伸為「全天候體驗」。

鄉村田園的生態敘事

江畔露營觀星、鬲山古道尋幽、濕地觀鳥聽風、山地騎行追光……從沉睡資源到文旅熱土,站在「旅遊+」的新賽道上,「折疊」許久的鄉村也以全新的姿態徐徐展開——

在傍霞村,率水河畔與鄉村田園相映生輝,演繹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在新江村,農民豐收節老少同樂、城鄉共歡,繪就「全民享豐收」的溫馨畫捲;在南溪南村,山水縈繞、產業興旺,「時尚風」和「文化味」在這裏交相輝映。

從都市光影到鄉野炊煙,屯溪區緊扣「國際屯溪·鄉村都市」定位,延伸農文旅產業鏈條,拓展研學遊、生態遊、美食遊、康養遊等新興業態。

——打造鄉村漫遊特色點,舉辦2025屯溪區春季百企聯動助力文旅促消費發布會,發布10個鄉村漫遊特色點以及4個鄉村漫遊推薦點。

——加快鄉村旅遊項目建設,新江村星宿沙灘露營地、傍霞村懶鳥營地等鄉村休閒旅遊項目已建設完成並對外營業。

——做好鄉村旅遊活動引流,在南溪南村江畔露營地舉辦鄉村風箏節,在傍霞村舉辦屯溪區第二屆鄉村運動狂歡節、鄉村露營節等系列活動,提升鄉村旅遊目的地影響力。

主客共享的煙火長歌

屯溪的一天,從來不是宏大敘事。晨光映射的城市新顏,石板路上行人的足音,江畔記錄美景的快門輕響,共同奏響這片土地最生動的樂章。

文旅的出圈,更在於將「流量」轉化為「留量」,創造主客共享的生活場景。

夜幕降臨,糖畫藝人手腕輕抖,銅勺裏的麥芽糖瞬間化作騰空的龍馬,引得孩童雀躍;毛豆腐的奇香從老字號飄出,讓食客驚嘆「菌香與豆香竟能如此共舞」。

在位於三江口歷史文化街區的徽自在民宿,來自南京的遊客王先生一家正跟着主理人體驗香道文化。「清晨看錦鯉嬉戲,午後喝茶,黃昏觀景,這才是真正的度假。」民宿主理人笑道。

夜宿屯溪,燈光暖黃、溪水潺潺,白牆黛瓦有藏有隱。以還淳民宿、捨得墨韻、黎陽觀廳、月棲溪·喜寶民宿等為代表的徽派民宿,雕欄畫棟、古色古香,以一種「小而美」的方式輕盈融入周圍的生態肌理,展現了文旅融合拉動消費升級的巨大潛力。

這些散落山水間的「美學實驗室」,承載着都市人「慢下來」的渴望。而在傍霞村的「村晚」現場,全民同樂的場景,模糊了「看風景的人」與「風景」的界限。

山水間嵌入一個個人文坐標,「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有了更多的生動實踐。

一個個「小而美」的新場景、一批批豐富有趣的「新玩法」,孕育出更加完整的文旅生態系統,真正實現「處處是文化,步步皆美景」。屯溪的文旅未來,在山水與人文的交融中,在民生與發展的交響裏,這片土地正在續寫更多的「詩與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