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香港商报

深化醫療改革提升社區醫療及預防

日期:10-01
字号:
版面:A03       上一篇    下一篇

于文

本年度施政報告聚焦醫療改革,尤其是社區醫療及預防工作。政府提出透過「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率先推出乙型肝炎篩查計劃,並進一步擴展癌症篩查、優化公營醫療服務及推動醫療創新。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強調,癌症是本港「頭號殺手」,每年奪走多達一萬條生命,人口老化更令病例持續上升,惟若能及早發現,治療效果顯著提升,現時五年存活率已接近六成。從這些舉措可見,政府有意透過基層預防、精準篩查與醫管局改革,為香港建立更具韌性的醫療體系。

預防為先再進一步

乙型肝炎篩查計劃具體針對高風險群組,鎖定1988年前出生、未曾接種疫苗的人士,以及有家族病史的患者。乙肝是肝癌的主要成因之一,透過早期發現並持續管理,既能減低肝硬化和癌變的風險,亦可紓緩醫院壓力。政府將此納入「慢病共治平台」,既有助整合家庭醫學、專科診治與社區藥房的力量,也為香港建立「預防為主」的醫療模式奠下基礎。

施政報告中清晰表明,要鞏固香港在癌症研究及防控的國際地位,將與國家癌症中心深化合作,並支持2026年世界癌症大會在港舉行。這些舉措既凸顯香港科研實力及國際連結,也有助吸引更多創新藥物和先進療法落地,推動科研轉化。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正引入AI協助肺癌篩查,擴展HPV自採檢測,並透過「1+」機制加速抗癌藥物審批,讓患者更快受惠。這些改革若能配合臨床試驗平台與基因檢測技術,香港有潛力成為亞洲腫瘤學研究的重要樞紐。

醫管局的配套改革亦至關重要。施政報告提出逐步擴建中風中心及心血管綜合醫療中心,縮短外科新症輪候時間,並加快眼科及白內障手術等服務;配合醫院認證計劃,香港公營醫療有望逐步接軌國際標準。然而,真正的關鍵仍在於人才,醫管局需加強醫護人手培訓、引入創新藥物與設備,並透過數碼化平台改善管治與服務流程。

基層醫療的強化與社區網絡的建立,是應對人口老化與慢病高發的根本之道。政府計劃制訂全港性的基層醫療服務標準,擴展家庭醫學門診的護理與篩查服務,並常規化延長診症時間,這有助分流病人,減輕公營醫院急症壓力。若能再進一步,配合地區康健中心、藥房計劃及數據共享平台,香港的基層醫療才能真正發揮「前線守門員」的作用。

綜觀而言,施政報告提出的措施,從乙肝篩查到癌症研究,從醫管局改革到基層醫療建設,均以「預防先行、創新帶動」為主軸。惟政策要落到實處,必須平衡資源配置、人才供應與跨界合作。香港若能在確保公平可及的同時,推動精準醫療與國際科研對接,將不僅能守護市民健康,更能在區域醫療版圖上持續領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