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香港商报

四百珍品窺探香江世界級收藏力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A07       上一篇    下一篇

展覽展示了多件皇家服飾,現場看相當震撼。

周當壺(左),西周中期。

展覽以燈光變化、投影的方式展示「白釉劃纏纏枝花卉龍紋大盤」的龍紋。

子母屜六足六柱架子床,,明晚期明晚期。。

展品種類繁多展品種類繁多,,風格各異風格各異。。

想欣賞博物館都難以看到的文物,又或想體驗收藏家把玩古董等藏品樂趣?香港藝術館即日起與香港藝術收藏組織敏求精舍再次攜手,舉辦「鑑古識今——敏求精舍六十五周年」展覽。今年為敏求精舍創會65周年,展覽薈萃了該會40多位會員逾400件中國古代器物與書畫珍品,讓觀眾一次過飽覽跨越5000年的中華文化瑰寶,並可以全息影像科技進行互動體驗,「親手」把玩藏品。

記者、部分圖片:Janice

於1960年成立的敏求精舍,匯聚了香港各界熱衷文物鑑藏的收藏家,為弘揚中華藝術與文化。香港藝術館與其為長期合作夥伴,歷年合辦多個展覽,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對記者表示,該會的會員藏品能與其他藏有中國藏品的博物館匹敵:「是次展覽的展品數量和質量歷屆之冠,種類繁多,當中不乏皇家舊藏及重量級文物,反映香港這彈丸之地,卻承傳了世界級收藏力量。策展團隊以文物的美和文化作強烈對比展示,如『清麗』和『瑰麗』風格文物對比,從鮮明的角度看中國文化之美。」敏求精舍主席陳永達表示:「收藏一件文物並非組織及會員的最終目的,而是希望大眾都能參與、欣賞,甚至對中國文化產生興趣。」

橫跨千年的重量級文物

古往今來,「收藏」這一興趣古人與現代人是相同的,今有人收藏盲盒公仔、觀賞用卡片、郵票等,古有人藏書畫器物。從宋代《宣和博古圖》,至明代《宣德鼎彝譜》及清朝的《石渠寶笈》、《西清古鑑》等記載宮廷藝術收藏的典籍,可見宮廷的收藏品味、對鑑古的重視。莫館長表示,不少展品背後蘊藏深厚的中國文化知識底蘊,她認為「鑑古」,才能得知今日文化發展的底蘊。是次展品有不少為宮廷舊有收藏,如乾隆藏、首次在港展出的「西周青銅周當一壺」。香港藝術館館長(中國文物)麥詠雯解釋:「周當一壺為祭祀酒器,原為一對,並被著錄於《西清古鑑》及《西清續鑑·甲編》。」根據紋飾銘文的比對,展品的壺身應是《西清古鑑》中的一件,壺蓋卻是《續鑑》中著錄的蓋,《續鑑》中的壺身現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應是當年清宮流散時錯配所致。此壺保存完好,堪稱清宮舊藏青銅重器,為具代表性的傳世珍品。

展品歷屆規模最大

展品包羅中國書畫、陶瓷、青銅器、漆器、玉器、竹刻、家具和鼻煙壺等,年代橫跨青銅時期至二十世紀,種類繁多。筆者走進展場,旋即被眾多展品環繞,各種文物井然陳列,感受到跨時空的震撼。展覽展示了皇帝穿着的「龍袍」,以及皇室成員穿着服飾,部分觀者更可360度欣賞,展品「藍色綢平金銀線繡纏枝菊金龍十二章紋吉服袍」以平金繡於衣身飾九龍紋和十二章紋,後者為皇帝袍服專用的紋飾,象徵天子之德,袍上所飾的九龍紋不論前後,均可見五條龍,寓意「九五至尊」,盡顯帝皇的地位。展覽其中一區還呈現了多件大型日常用品及家具,如「子母屜六足六柱架子床」,麥館長介紹該展品為展覽中最大件展品:「架子床通常是閨閣女子使用,古代女子還會使用紗、布裝飾,令空間更顯私密。」此床床門圍子透雕麒麟紋,掛檐雕鸞鳳紋,分別象徵子孫昌盛、鸞鳳和鳴,整體構思精巧,為晚明家具中匠心獨具的典範。麥館長直言,體積如此大的架子床搬運並不易,幸而床採用六足六柱設計,其獨特之處在於部件可因應不同用途拆卸裝嵌,裝嵌好後該床6個人都難以搬動。

體驗近距離鑑賞的樂趣

收藏家通過收藏歷史悠久、工藝精湛的書畫器物,品味其中的文化意義與價值,很多時候文物上的細節只有藏家本人看得最清楚。館方透過燈光、科技等技術,讓參觀者感受收藏文化的樂趣。如展品「白釉劃纏枝花卉龍紋大盤」,看似平平無奇的白瓷,實際是胎體極薄的甜白釉。麥館長指,「甜白」一詞或源於嘉靖時期新發明的白糖,用以形容此類白如凝脂的白瓷。「表面看瓷器無圖案,細看能欣賞錐拱技法飾的行龍神態矯健,素淨典雅,通常只有捧在手心觀賞的器物主人方能發現龍紋。館方運用漸亮、漸暗的燈光變化,讓觀者欣賞瓷器暗藏的龍紋。」同時,館方還運用創新科技全息影像科技(3DHologram)重塑展覽多件文物,開啟文物鑑賞的新維度,包括「西周青銅周當一壺」、「白釉劃纏枝花卉龍紋大盤」等5件展品立體呈現眼前。觀眾可「親手」逐件探索這些古代藝術珍品,尋找每件器物背後的故事,加深對文物的興趣和認知。

展覽詳情

日期:即日起至2026年1月14日時間:星期一至三、五上午10時至下午6

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晚上9時;星期四休館(公眾假期除外)地點: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香港藝術館

2樓專題廳門票:港幣30元(標準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