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沂創新「四雁」孵化模式賦能鄉村振興新征程
日期:09-30
臨沂農村產業正在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山東墾源智慧農業產業園攝
為臨沂不斷增強鄉村發展活力。 侯寶之攝
2022年12月,山東省臨沂市發布《關於深化實施「四雁工程」的指導意見》,深入實施「四雁工程」,加快打造具有沂蒙特色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臨沂市農業農村局、臨沂市財政局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在政策保障、資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務等方面採取有力舉措,創新「四雁」孵化模式,加快破解鄉村人才短缺、產業競爭力弱、鄉村發展活力不足等問題,賦能鄉村振興新征程。
臨沂的「四雁工程」分別涉及「頭雁」「歸雁」「鴻雁」以及「雁陣」。在實際工作中,當地改革育才方式,堅持分類培育、以需定培,探索建立頭雁「選審育用」、歸雁「選引用留」、鴻雁「選育扶帶」、雁陣「選育用助」的孵化培育模式,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培養鄉村人才,破解傳統培養模式「培用脫節」、實用性不強的問題。同時堅持多元孵化、動態管理,採取「課堂學+崗位練+外出訓」方式,提供「菜單式+訂單式」教學服務,分專題進行定向孵化,切實解決培育方向不精準、針對性不強的問題。今年上半年,已經集中開展了4期孵化,分大蒜、蜜桃、草莓、農村電商和智慧農業等11個專題,培育了1006名市級優秀鴻雁人才。
費縣岐山產業園區總經理戴春風正是市級優秀「歸雁」人才代表,5年前戴春風夫婦放棄在北京打拚多年的事業,在費縣農業農村局和科研院所的幫助下,正式開始涉足生態農業種植。初涉農業,由於不懂種植技術、田間管理和產品經營,種植的核桃一直沒有起色。後來,他們堅持不斷學習農業種植知識,積極參加「四雁」人才、高素質農民技能培訓班及網絡課堂,利用網絡平台學習先進的種植經驗,聘請附近種植能手來園區指導疏花疏果、吊秧等技術,逐漸成為了行家里手。如今的產業園區吸收群眾靈活就業60多人,帶動了周圍鄉鄰致富。
「鴻雁」是指扎根鄉村、具有一技之長和帶動能力的本土人才,被視為激活鄉村內生動力的關鍵一環。前不久,由臨沂市農業農村局主辦的2025年度臨沂市「鴻雁」人才孵化培育示範班(郯城縣合作社專題)圓滿結業,來自郯城縣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領域的180名優秀「鴻雁」人才參加了此次培訓。為了更好地讓大家學到新思想、新技術,他們精心打造了「理論課堂+田間課堂」的立體化教學模式,讓培訓內容更容易入腦入心。
在「四雁」孵化模式中,臨沂尤其注重加大財政金融資源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了「政銀擔」合作機制和常態化融資需求「線上+線下」雙摸排制度,進一步放大5000萬元(人民幣,下同)風險補償資金池效能。在「四雁振興貸」基礎上,全面落實「增信降息延期」政策,對被納入「沂蒙四雁」數據庫的鄉村人才,在3年支持期內享有提高貸款額度、降低貸款利率、延長貸款期限優惠政策。2025年,計劃向符合條件的各類鄉村人才發放「四雁振興貸」500億元以上。
曹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