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至28日,為期三天的第30屆中國五金博覽會在浙江永康成功舉辦。本屆博覽會吸引參展參會人員7.06萬人次,同比增長6.17%。
回望1996年,首屆中國五金博覽會雖起步樸素,卻為中國五金行業搭建起首個專業化交流平台,埋下了「五金之都」走向世界的種子。
30年間,中國五金博覽會完成了從「蹣跚起步」到「全球矚目」的跨越式發展。交易額上,從5億多元(人民幣,下同)到150多億元;空間上,從簡陋的商交館升級為恢宏大氣的現代化永康國際會展中心;展位上,從6平方米的固定小展位拓展為彰顯品牌特色的個性化特裝展示;內容上,從單一的產品陳列,進化為「展會+產業+市場+技術」多態融合的綜合平台,如今已集「五金產品展銷、科技成果轉讓、信息技術交流、文化傳播融合」等功能於一體,成為全球五金行業的重要交流窗口。
據統計,本屆中國五金博覽會共有來自國內外1610家企業參展,同比增長7.26%,參展企業數創近五年新高。其中,永武縉地區以外企業1188家,佔比達到73.7%。展會共設置9個室內展館、1個室外展館,展出面積達8.8萬平方米,展出產品涵蓋電動工具類、工具五金類、日用五金及五金電器類、戶外用品及健身休閒類、其他五金類、機電產品類、機械設備類等七大品類。
展會的成長,更折射出永康五金產業的崛起。在博覽會的持續推動下,永康五金實現了三次關鍵跨越:從傳統的小五金加工,邁向現代智能五金製造;從單一產品生產,延伸至覆蓋研發、生產、銷售的全產業鏈;從深耕國內市場,拓展到布局全球的國際化格局。科技創新、品牌建設、質量提升同步突破,「中國五金之都」「中國門都」「中國口杯之都」「中國電動工具之都」等「七都一城」美譽,以及「世界級五金產業集群」的稱號,紛紛花落永康,印證着這座城市與展會的共同成長。
而展會現場,參展商們的故事更直觀展現着博覽會的價值。
杭州朗格鋸鏈有限公司深耕鋸鏈生產十餘年,此次帶來的鋰電鋸是企業主打產品,不僅擁有2018年獲批的發明專利,更經過兩年多研發優化,具備切口小、電池包能耗低、切割速度快等優勢,目前在民營市場佔有率穩步提升,產品遠銷歐美。「今年我們還推出了一款合金鏈條,韌性更強,能應對多種切割場景。」企業相關負責人王偉忠指着展品介紹,從2013年首次參展至今,他切切實實感受到了中國五金博覽會為企業發展帶來的促進作用,「博覽會不僅是展示平台,更能讓我們直觀了解市場趨勢,進而在和同行的交流競爭中提升產品品質。」
永康市超蟻工貿有限公司的展位前,「一塊電池全搞定」的創新模式吸引了不少採購商駐足。企業相關負責人呂寅躍介紹,企業研發的「超蟻-胖工友系列」電動工具,憑借一塊電池適配十幾款機器的設計,覆蓋木工、架子工、汽修工、鐵路維護等多個工種需求,當前企業營收每年能保持40%至50%的增長,「這是國內知名度最高、人氣最旺的五金展會,更貼近我們的客戶需求。我們也始終堅信國內市場是最大最好的市場,一定要深耕好。」
來自河北保定的河北聚才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此次則帶來了新款激光切割設備。企業相關負責人王卓奇算了一筆賬:「傳統設備成本要1.8萬元左右,我們的產品通過優化設計,成本降到1.3萬元,降低了近三成,還縮小了佔地面積,功能更齊全。」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參展的他,對博覽會有着深厚感情:「去年光通過展會新增的客戶就有20多家,浙江企業的創新思路總能給我們啟發,這裏品種全、廠家多,逛一圈就能開拓視野。」
年年有新意,屆屆有看點,本屆展會的創新舉措,可以用多個「首次」來概括——首次設立的「人工智能+」高新產品展示區,機器狗靈活穿梭、無人機平穩懸停、巡掃機器人自動作業,高精尖產品集中亮相,展現五金與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首次開設的歷史經典產業金屬雕展示區,將永康金屬雕非遺技藝與現代設計結合,精美的擺件、實用的器具,讓傳統工藝煥發新活力;進口五金精品展示區裏,日本高壹、美國得偉、西班牙Tumtec等國際品牌同台競技,盡顯全球五金產業的多元風采;新設立的外商洽談區,則為參展商與境外採購商搭建起「零距離」對接平台,讓合作洽談更高效。
配套活動同樣精彩紛呈。抖音、TikTok線上推廣,全球直播採購節,跨國採購洽談會等系列活動,為永康五金揚帆出海搭建多元渠道。線上線下雙軌融合的「數字翅膀」,進一步拓展了展會的輻射範圍與合作實效。
眼下,第30屆中國五金博覽會的大幕雖已落下,但中國五金博覽會的故事還在續寫。站在新起點上,中國五金博覽會這座連接永康五金與世界的橋樑,正以更成熟的姿態,延伸向更廣闊的未來。
程永偉 張曼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