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艘甲醇雙燃料動力滾裝船「港榮」輪昨日在港啟航,標誌着香港銳意發展綠色航運的新里程。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啟航儀式表示,政府正積極引領並支持業界轉型,推動使用綠色船用燃料,助力香港建設成為綠色船用燃料加注及交易中心,為航運業注入綠色新動力。新一份施政報告裏,也在綠色航運這個方興未艾的新賽道有顯著的着墨。機遇在前,當局須繼續加強配套,從而搶佔綠色航運市場先機。
何謂綠色航運?這就好比新興電動車與傳統燃油車的區別,舊式船舶能耗高、效率低,更排放大量溫室氣體;「港榮」輪則使用更潔淨的綠色甲醇作燃料,排放量可以大減七成以上。這種轉變既是國際環保要求,亦是產業發展必然趨勢——正如電動車帶動電池技術、充電網絡等新興產業,綠色航運也催生綠色燃料生產,以及加注和交易等新產業鏈。
作為國際航運中心,香港絕對有條件打造成為綠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和交易中心。綠色航運無疑尚處發展階段,但這肯定是未來所向,新加坡和荷蘭等航運中心亦已積極參與這個新賽道。早於2023年施政報告已提出打造航運綠色能源加注中心,翌年並發表了首份《綠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動綱領》;新一份施政報告進一步指出,將聚焦發展綠色甲醇、綠氨和氫氣等燃料,明年起亦將要求甲醇加注的船舶安裝質量流量計,並展開綠氨和氫氣加注可行性研究。另外,政府已考慮在青衣南部規劃9公頃專門的土地,用於發展綠色燃料貯存與加注設施,以提升本港相關燃料貯存量,便利加注和交易發展。加注和交易是相輔相成,施政報告指會促成更多綠色船用燃料在香港交易,以及協助內地綠色船用燃料出口;當局已積極推動綠色燃料的承購協議,促進內地主要燃料供應商與國際船公司在港達成交易。
為了提高在綠色航運的競爭力,香港須加快完善配套設施,搶先飲下「頭啖湯」。一是加快基建發展。當局宜按市場需求,動態規劃更多儲存設施;完善的加注基礎設施不僅能服務往來船舶,更能吸引綠色燃料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落戶,讓香港成為綠色產業集聚的首發點。二是降低交易成本。政府提出為船隻燃料的甲醇提供免稅優惠,也將設立「綠色船用燃料加注獎勵計劃」,以降低綠色燃料的成本;在市場發展初期,財政誘因至關重要,有利於先行搶佔市場,鼓勵船東選擇香港作為其綠色燃料加注,除此以外尚可參考其他地方做法,譬如爭取降低泊位費等等。三是發揮「內聯外通」優勢。要加強與各地港口簽訂合作備忘錄,並為其業務發展提供合作平台及其他便利措施,協助建立有效的供應鏈和交易渠道,確保香港擁有高質素且穩定的綠色船用燃料供應,有機地形成綠色船用燃料貿易市場,推動業界制定綠色船用燃料標準,旨在長遠形成區域性的定價與交易中心,建立標準化的品質認證體系。
「港榮」輪的汽笛聲,吹響了香港航運業新時代的號角。全球航運業綠色轉型勢不可擋,香港的目標不應只是成為又一個燃料加注點,而是要成為高質量、可信賴的綠色航運服務生態圈。加快完善配套,把握市場先機,各界要攜手努力,共同推動香港成為更綠色及更具競爭力的全球航運樞紐。
香港商報評論員 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