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州番禺站出發,30分鐘抵達佛山、東莞中心城區,60分鐘覆蓋肇慶、惠州中心城區,90分鐘通達清遠中心城區。國慶前夕,廣州東環城際鐵路(番禺-白雲機場北)、琶蓮城際鐵路、廣惠城際鐵路(小金口-惠州北)將正式開通運營,兩條城際新線串起廣惠、廣肇、廣清、廣州東環城際鐵路(白雲機場北-花都),與既有城際線貫通運營。以廣州為中心的大灣區「306090」交通圈逐步成型,將有力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內人才、產業、技術等要素的高效流動,「軌道上的大灣區」加速形成。黃裕勇 穗鐵宣
一個以廣州東環城際(番禺-白雲機場北)為縱軸,以廣肇、廣惠城際為橫軸,縱橫相交,撐起大灣區城際骨架,讓廣州與灣區城市從互聯互通走向直連直通,將進一步強化廣州國際性交通樞紐和綜合性門戶作用,為即將到來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和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人員往來提供便利,也為粵港澳大灣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激活新的引擎。
全國樞紐「頂流」30分鐘空鐵速達
隨着兩條新城際線路的開通運營,廣州地鐵集團運營的城際鐵路達到420.5公里,廣東城際鐵路從「單線獨立運營」跨越至「多線貫通成網」,實現「樞紐到樞紐」「中心到中心」「樞紐與中心」三個互達,粵港澳大灣區城際的整體發送量及運輸效率將實現質的飛躍。
廣州擁有兩個全國樞紐「頂流」——白雲機場去年以7636.9萬人次的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國第二,僅次於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廣州南站去年以1.76億人次的旅客發送量,穩居全國最繁忙高鐵站。
如今,隨着廣州東環城際(番禺-白雲機場北)的開通,兩個「頂流」樞紐之間單程路程將從一小時被大幅壓縮至半小時。運營初期,每天3班的「番禺至白雲機場南」單向直達列車全程需時約31分鐘,「空鐵城際快線」將為旅客提供更加高效的出行體驗。「空鐵」頂流1+1必將大於2,白雲機場的機場輻射腹地從駕車1到2小時的都市圈,擴展至高鐵網絡覆蓋的更廣闊區域。
而廣州東環城際鐵路,也是目前唯一一條接入白雲機場T3航站樓的軌道交通線路。年內,白雲機場T3航站樓即將投用,屆時,白雲機場將成為全球最大單體機場,年旅客吞吐能力達到1.2億人次。
新航站樓開通後,廣州東環將成為「頂流」機場的疏運主力之一。在廣東城際開行的8條交路中,「飛霞-肇慶」「飛霞-惠州北」「花都-惠州北」「白雲機場北-佛山西」「白雲機場北-東莞西」「白雲機場北-竹料」6個交路串聯起三個航站樓,尤其是「白雲機場北-竹料」交路承擔着三個航站樓與地鐵之間的接駁,支撐T3航站樓的客流疏解,助力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建設全方位門戶複合型國際航空樞紐。
「306090」交通圈成型
新線開通,粵港澳大灣區城際的人員流動也將發生變化。在軌道交通的引導下,兩條城際鐵路開通後客流預計將呈現三大顯著特徵,「潮汐效應」凸顯,早晚高峰進出中心城區客流密集;高頻次往返成為常態,短途出行旅客佔比較高;出行目的多元疊加,除通勤客流構成基礎支撐外,商務往來、周末旅遊、探親訪友等非通勤需求將同步釋放。
為更好地滿足不同乘客的出行需求,廣州地鐵集團廣東城際運營公司構建「3+5」行車組織體系,將在「飛霞-惠州北」「飛霞-肇慶」「肇慶-惠州北」3個基礎交路保障主幹出行的覆蓋面的基礎上,同時開行「白雲機場北-佛山西」「白雲機場北-東莞西」「白雲機場北-竹料」「花都-惠州北」「佛山西-東莞西」5個提升交路,串聯起廣州南站、廣州北站、白雲機場、金融城、琶洲等重要交通樞紐和商務區,強化大客流區段的運輸密度。同時,廣東城際全面啟用「站站停+大站快車+特快列車」公交化運營模式,分23個大站快車點和13個特快站點,覆蓋各個城市的重要交通樞紐及城市中心,並首次實現肇慶、佛山、東莞、惠州、清遠五市無需換乘即可快速通達廣州琶洲會展核心區及國際金融城,構建起重點樞紐與多城中心間的直連互達。
城市與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進一步壓縮。從廣州的番禺站乘坐「特快列車」出發,到佛山西站、東莞的西平西站用時約20分鐘,到肇慶站、惠州的雲山站用時約60分鐘,到清遠的清城站用時約90分鐘,以廣州為核心的粵港澳大灣區「306090」交通圈逐步成型。
「鐵路+航空」的聯運服務,讓跨區域出行效率大幅提升。大灣區城市群正以前所未有的密度相互連接,人才、資本、技術在此間自由流動,一個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正在軌道上加速駛來。
「軌道上的大灣區」加速形成
交通與城市相互塑造,客流沿着軌道高效流動,拓展城市活動輻射圈。如廣州東環南北貫通廣州番禺、海珠、黃埔、天河、白雲和花都6區,與廣州地鐵三號線、五號線、六號線、八號線、九號線、十四號線等線路實現快捷換乘,科韻路站結合金融城綜合交通樞紐定位,進一步發揮市區內機場快線功能;琶蓮城際在琶洲站銜接廣州東環、地鐵八號線和十一號線,又通過廣州蓮花山站與廣惠城際連接,廣州市中心可一小時便捷直達多個周邊城市,構建起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從更大範圍來看,廣州南站、白雲機場、廣州北站、佛山西站四大交通樞紐被城際鐵路直接串聯,以廣州為中心,又向外形成廣惠城際、廣肇城際、廣清城際等多條放射狀線路。南北城際線路初步成網,大幅縮短了區域內外的通勤時間,也讓佛穗莞市區再添一條直達城際鐵路通道,為大灣區區域經濟的一體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隨着新線的開通,大灣區城際「縱橫主軸」正式成型,大灣區城際實現築「線」成「網」的跨越,構築起廣州都市圈密集的城際交通網絡,軌道交通的經濟大動脈牽引作用進一步彰顯,各城市間人員往來文旅商貿更加緊密,為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和城市群融合提供堅實交通支撐,「軌道上的大灣區」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