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通衢,承載千年「敢為天下先」的開拓基因;科技新城,激蕩當代「勇攀高峰」的創新脈動。作為中國唯一科技城,綿陽始終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而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簡稱「綿陽科博會」),正是這座城市展示科創實力、鏈接全球資源、推動產業升級的核心平台。
自2013年首屆舉辦以來,綿陽科博會已舉辦十二屆,累計推動超2000項科技成果轉化,吸引超5000家企業參展,推動交易額突破千億元,成為展示科技創新前沿成果的重要窗口、促進科技產業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這十二屆盛會,記錄了中國科技創新的堅實腳步,也見證了綿陽作為中國唯一科技城的崛起與開放。
9月26日-30日,以「協同創新·融合發展·開放合作」為主題的第十三屆綿陽科博會如約而至,不僅讓全球目光再次聚焦這片充滿科創活力的土地,更以「科技賦能未來」的鮮明姿態,續寫着中國西部科技創新的新篇章。
25載匠心鍛造
「綿陽造」結出「硬核碩果」
2000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建設綿陽科技城的重大戰略決策,今年正值綿陽科技城建設25周年。在科技城建設進程中,綿陽全力保障國防建設,同時深入推進院地協同,持續優化創新生態。
25年來,綿陽已累計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超200項,建有全國重點實驗室7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國省級創新平台超過260個。在國防科技領域,綿陽研發的激光反無人機系統、四足機器狼等裝備在今年九三閱兵中亮相,展現了其在尖端技術研發方面的實力。
而連續舉辦的綿陽科博會,無疑成為透視綿陽科技實力的一個重要窗口。這些成果既填補國內空白,更躋身國際前沿,彰顯了「科技城」的硬核實力。
在戰略高技術領域,綿陽聚焦國家重大需求,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術。打破國外壟斷的「花瓣加速器」樣機,可將粒子加速至接近光速,廣泛應用於工業輻照、工業CT檢測、同位素製備等場景;全國首創的抗磁深低溫溫度傳感器,能在強磁場環境下精準監測低至-272℃的極端溫度,成為低溫超導磁鐵、量子通訊、低溫儲氫等前沿領域的「關鍵器件」。此外,「綿陽造」國產醫用迴旋加速器成功實現「出海」,打破了國外企業在高端核醫療裝備領域的壟斷,目前已服務全球多個國家的腫瘤治療機構;行星際閃爍監測望遠鏡、「洛書」超長中子小角散射譜儀等「國之重器」,更是將綿陽的科研能力延伸至深空探測、基礎物理研究等戰略領域。
在產業技術創新領域,綿陽立足自身產業優勢,推動科技成果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作為電子信息產業的核心板塊,新型顯示領域已形成「原材料-零部件-面板製造-整機集成」的完整產業鏈,京東方顯示屏在電視、手機等五大終端出貨量全球第一、惠科電視液晶面板出貨量躋身全球第四、杉金光電成為全球最大偏光片供應商、旭虹光電高鋁超薄觸控屏保護玻璃全球市場佔有率第二,構建起「千億級」產業生態。
在裝備製造領域,「綿陽造」增程器技術水平國內領先,為理想等車企提供核心動力部件;富臨精工「先進可變氣門正時系統」入選國家級單項冠軍產品。在前沿新興領域,綿陽持續布局未來產業,搶佔發展先機。人工智能領域,長虹發布全球首款AITV,搭載行業首個「滄海智能體」,實現人機交互、場景化服務的突破性升級;智能人形機器人、扑翼飛行器等產品,已在工業巡檢、物流配送、應急救援等場景落地應用;新能源與新材料領域,高溫超導磁浮車技術完成核心參數驗證,為未來高速交通提供新方案。
在第十三屆科博會上,這些創新成果更是有了集中展示的舞台。A館主打「創新答卷」,聚焦綿陽科技城建設25周年這一時間節點,集中展陳科技城建設25年來的科技發展成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亮點以及「綿陽造」多款「大國重器」,讓「綿陽造」的創新底氣得以全方位彰顯。
科博會13載聚力
讓科技成果轉化跑出「加速度」
Mini/Micro LED顯示屏迎來首發、仿生/仿真機器人、控制器、計算機視覺等先進產品及智能控制器等創新成果集中展示、在電子製造技術展區,匯聚了表面貼裝、測試測量等核心設備及材料……
13年來,人們驚喜地發現,越來越多可觀可觸的「高精尖」科技產品亮相科博會,展示着各個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第十三屆科博會以3.2萬平方米展覽規模構建科技展示核心區,規劃A、B、C三大主題展館及D館+室外廣場配套服務區,形成「展示-體驗-交流」三位一體的空間布局。
綿陽科博會的核心價值,不僅在於「展示」,更在於「鏈接」。十餘年來,科博會通過高端論壇、產業對接、賽事活動等多元形式,為企業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為產業引入資金、技術、人才等關鍵要素,推動眾多科技成果從「書架」走上「貨架」、從「樣品」走向「商品」。
如何繼續放大科博會的「磁場效應」,上演科技與產業的雙向奔赴?本屆科博會以一系列突破性創新舉措為「磁場」強能:通過打造三大主題展館實現「科技賽道」精準分區,讓產業需求與技術成果一目了然;創新推出「線上供需智能匹配+線下深度洽談簽約」雙軌機制,打破時空壁壘,既提升對接效率,又保障合作落地精度;「南天門計劃」科普科幻展的硬核科技感,在吸引公眾關注的同時,為科技成果搭建了貼近市場、觸達用戶的場景化窗口。
值得關注的是,本屆科博會進一步拓展「磁場」邊界,將創新培育的觸角延伸至未來人才儲備。通過引入「世界機器人大賽綿陽錦標賽」等國家級、世界級高水平賽事,不僅為青少年提供了近距離接觸前沿科技、參與實踐創新的機會,更讓科博會從科技產業對接平台升級為全球創新人才互動樞紐。
梳理第十三屆科博會,不難發現其「磁場效應」的底層支撐:既有國家級平台背書的「硬實力」,又有市場化運作的「巧辦法」,更有長效化賦能的「暖服務」,再疊加面向未來的人才培育布局,這種多維度、立體化的平台生態,讓參會企業紛紛充滿期待。
綿陽科博會的意義,早已超越「展會」本身,它是綿陽科技創新實力的「展示窗」,是產業升級的「加速器」,更是全球企業合作共贏的「鏈接器」。依託科博會平台,綿陽正以科技創新築牢產業根基,以開放合作激活發展潛力,持續書寫中國科技城的新答卷,為全國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發展提供「綿陽經驗」。文:羅婧今 郭代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