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香港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十項措施
推動需求、流動性及創新,將香港定位為全球固定收益及貨幣產品樞紐
【香港商報訊】記者鄺偉軒報道:香港證監會與金管局昨日發布香港《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發展路線圖》(下稱路線圖),透過促進需求、流動性及實現創新,推動本港成為全球固定收益及貨幣產品樞紐。就各界期待的「國債期貨」,證監會形容當前只欠東風,冀盡快落實,相關籌備工作正處於最後階段。
這份全新路線圖由證監會及金管局去年成立的「固定及收益及貨幣專責小組」制定。路線圖涵蓋促進一級債券市場發行、促進二級債券市場流動性及高效風險及流動性管理、擴大離岸人民幣業務以及開發未來固定收益及貨幣基建四大領域,合共有10項措施。。
離岸國債期貨即將在港推出
其中,在促進二級債券市場流動性方面,路線圖提出,致力提升香港作為地區記帳及風險管理中心。路線圖又指,證監會目前正研究在香港設立回購交易的中央結算系統的可行性。證監會中介機構部執行董事葉志衡表示,設立該等中央對手方機制是「超前部署」。
在擴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方面,路線圖提出,將支持離岸人民幣回購業務下的抵押品再使用、推出跨境回購業務,以及內地與香港監管機構合作,在香港推出離岸國債期貨。路線圖又提到,將南向「債券通」的投資者範圍,擴大至證券、基金、保險及理財公司等機構。
就日後的國債期貨會否引入莊家作為對手方,葉志衡稱,要按市場需要而定,「若市場對債券回購有需求時,就應設立相關機制」。對於「國債期貨」何時得以落實,他稱,當前「只欠東風」,要等待合適時機公布有關細節。
第三隻代幣化債券正籌備發行
開發未來固定收益產品及貨幣基建方面,除了做好固定收益產品及貨幣基建外,香港監管機構將着力落實代幣化固定收益及貨幣產品案例。就此,金管局助理總裁(外事)許懷志表示,目前正籌備發行第三隻代幣化債券。
許懷志續提到,金管局正探討發行代幣化零售綠債的可能性。惟他強調,若日後代幣化綠債在零售層面推出,需要由發行人以至銷售銀行的技術能夠支援得到才可。至於日後會否將代幣化零售綠債納入港府每年恒常發債計劃時,他回應稱,目前為時尚早。
善用港獨特優勢拓市場
對於上述路線圖,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水志偉表示,與股票市場相比,香港債券市場相對所受關注較少且尚有發展空間,尤其是固定收益市場對金融體系的穩健性與多元化融資功能至關重要。
他續稱,路線圖的制訂,可均衡發展一級市場發行與二級市場流動性,能鞏固香港作為亞洲區乃至全球重要債券安排發行樞紐的地位。對於路線圖提出擴大南向「債券通」投資者範圍,他稱,此舉是深化債市「互聯互通」重要一步,亦豐富了資金來源與投資者層面,加強了跨境債券流動性。
滙豐亞洲及中東地區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表示,香港一直是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是點心債發行的集中地。透過優化離岸債券回購、提升二級市場流動性,以及豐富產品類型等措施,不僅能夠提高債券持有人的潛在回報,亦有助擴大本港人民幣資金池規模。
香港銀行公會主席、渣打香港兼大中華及北亞區行政總裁禤惠儀指,銀行公會將與會員銀行及監管機構緊密探討路線圖,包括如何推廣及善用香港獨特優勢,更有效吸引更多國際、內地及本地機構和投資者參與香港固定收益和貨幣巿場,尤其是與人民幣相關的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