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官員稱讚中國擁有世界級的營商環境,但必須看到,中國的營商環境還存在着較大的內部地區差異性,中國在「獲取金融服務」「跨境貿易」「解決商業糾紛」等指標仍落後於其他先進經濟體。因此,持續不斷改善和提升營商環境質量和水平仍然是中國未來發展經濟的一個重要課題。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對標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呢?當務之急需從五個維度系統推進。
對標國際營商環境需從五維度推進
第一、持續深化市場化改革。市場化改革是優化營商環境的核心。中國需進一步破除市場壁壘,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一方面,要持續縮減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擴大開放領域。2018年,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由63條減至48條,取消了外資進入銀行、電網和鐵路幹線路網建設等一系列限制。未來應繼續擴大開放,特別是在金融、醫療、教育等服務業領域,並需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更加透明、可預期的市場規則,讓各類市場主體平等參與市場競爭。
第二、不斷提升國際化水平。國際化是營商環境的必然要求。中國應主動對接國際通行規則,提升營商環境的國際認可度。一方面,要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主動融入全球治理體系。未來應進一步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如CPTPP、RCEP等,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並應進一步推進「單一窗口」建設,簡化通關流程,降低貿易成本,為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便利。
第三、築牢法治保障基礎。在完善法律法規方面,應加快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為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應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增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在司法公正方面,應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未來應進一步落實包容審慎的監管理念,減少對信譽良好初犯企業的不當干擾,為企業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營商環境。
服務型政府保障營商環境
第四、進一步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服務型政府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保障。政府需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打造高效、透明、可預期的政務服務環境。未來應進一步推進「一網通辦」,實現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政府應主動傾聽企業需求,建立常態化政企溝通機制,及時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困難。同時,要營造公平公正的執法環境,避免選擇性執法,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第五、全面應用現代科技賦能營商環境。現代科技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支撐。中國應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提升營商環境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未來應進一步整合政務數據資源,推動「一網通辦」向「一網好辦」升級,提升政務服務效率。另一方面,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優化營商環境評估和監測。建立營商環境動態監測體系,實時跟蹤評估各項改革措施的效果,及時調整優化政策。
對標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持續深化市場化改革、不斷提升國際化水平、築牢法治化基礎保障,進一步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全面應用現代科技賦能營商環境,中國將不斷縮小與世界一流營商環境的差距。未來應繼續以更大的改革力度和更精準的政策措施,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顏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