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鍾俠報道:昨日是「924行情」滿一周年的日子。一年以來,A股走出一輪顯著多頭牛市,當中上證綜指累升34.6%,科創50指數飆升逾120%,創業板指大升105%,聯同港股恒生指數亦上升了39.6%。A股總市值由當時約6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急增54%至目前的約105萬億元,逾1500隻股份累計漲幅逾倍。港股和A股賺錢效應明顯。
A股多個指數累漲逾100%
A股三大指數昨日低開高走,集體收漲。截至收市,滬綜指報3853點,升31點或0.83%;深成指報13356點,升236點或1.80%;創業板指報3185點,升71點或2.28%,再創逾三年新高。科創50指數漲3.49%,北證50指數漲2.03%。滬深北三市全天成交額達23471億元,全市場逾4400隻股票上漲,近90隻漲停。
統計數據顯示,自去年「924行情」以來,滬綜指累漲逾34%,深成指累漲逾55%,創業板指、科創50、北證50、微盤指數這4隻指數累計漲幅逾100%。
去年「924」組合拳打出A股牛市
2024年9月24日,人行、中證監及金融監管總局聯手公布一攬子金融「組合拳」,提振市場信心,激活資本市場,一舉扭轉A股熊市,成功吹響牛市號角。當時公布的措施包括人行創設兩大支持資本市場的政策工具,鼓勵保險、券商、基金等長期資本入市等。
一年來,滬深北股市飆升,並帶動港股齊漲。A股總市值從68萬億增至105萬億元人民幣,35隻股份漲超500%,1508隻股份漲超100%,萬億市值公司增至13家,千億市值「俱樂部」則增至55家公司。
此輪牛市「含科量」大幅提升
其間,「924」牛市運行軌迹呈現出明顯分化的特徵。2024年9月24日至10月8日,基本上屬普漲格局,指數快速攀升近千點,股票幾乎全線上漲,惟進入今年4月以來,行情主線轉向以AI概念、科技股為代表的結構性牛市,半導體、通訊設備等硬件板領漲。
這一輪科技股的爆發推動了A股「含科量」大幅提升。數據顯示,目前科技股市值佔比已突破四分之一,超越銀行與房地產業市值的總和。目前,A股市值前50大公司中,科企已從「十三五」末的18家增至24家,其中工業富聯(601138.SH)、中芯國際(688981)等龍頭企業市值更在半年內相繼突破萬億大關。
A股帶升H股整體上行
科技股持續強勢不僅重塑了A股格局,也帶動了港股尤其是科技板塊估值的整體上行。
與美股科技股平均市盈率高達40倍相比,A股與港股科技股估值仍相對較低,騰訊(700)、阿里巴巴(9988)、百度(9888)等企業平均估值仍處於歷史低點,後市依然值得看好。有分析指,由於目前已進入減息周期,且A股近來表現穩中見好,中資股投資氛圍不斷獲得提升,港股有望持續上行。A/H股科技巨頭的估值能否維持,關鍵在於其未來業績能否持續高成長。
創新藥科網股等值得關注
對於「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的金融組合拳,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給予積極評價。他認為,這在穩定市場預期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但政策更多體現為「托底」而非「拉升」,受益板塊和公司主要集中在具備穩定現金流、高分紅能力的藍籌股,以及政策重點支持的科技創新和先進製造板塊。因此,他建議,投資者應堅持長期視角,合理配置權益與固收類資產,關注分紅穩定、業績確定性強的核心資產,如以「低估值+高股息」為主,更多關注消費、醫藥、科技等基本面穩健的行業龍頭,避免追逐短期熱點題材股。
對於眾所關注的後市行情,長江證券表示,從中長期看,繼續看好AI算力、港股創新藥和軍工板塊,並增加對相對低位的AI應用、港股科網股、低空經濟等板塊的關注;此外,受益於「反內捲」行情的金屬、交運、化工、鋰電、光伏等行業板塊亦值得關注。招商證券認為,A/H股震蕩上行可能性較大,增量資金流入將為市場提供強勁動力,而AI、半導體及創新藥將成主要投資賽道。中信建投則提醒,投資者須警惕情緒指數亢奮可能導致的短期回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