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黃裕勇報道:9月23日,第四屆琶洲算法大賽生態賦能大會在廣州琶洲舉行。大賽匯聚來自全球30餘個國家、8131支團隊同台競技,創下中國算法賽事規模之最,向世界發出人工智能領域的「中國強音」。
本屆大賽共有183支隊伍進入決賽,82支參賽隊伍獲獎。大會更是首次將表現優異的選手納入「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推薦名錄,彰顯了大賽舉薦英才的權威性與影響力。
首設「國際AI賽」
本屆大賽的國際參與度與影響力顯著提升,參賽範圍創歷屆之最,其中海外地區隊伍達651支。國家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佔參賽企業的比重達60%,QS全球前10的高校有6家參賽,140家全球前100高校隊伍報名,包括麻省理工、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形成了「立足灣區、聯動全國、輻射全球」的格局。
大賽首設「國際AI賽」,實現中外算法精英巔峰對決,成功構建起跨越國界的頂級技術交流與協同創新網絡,讓中國人工智能的開放合作生態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
大賽精準聚焦算法領域,通過前沿賽題與高價值成果轉化,AI創新應用賽推動軟件應用賽和智能硬件賽雙軌並進,湧現出一批創新成果。數智元宇通過搭建動態影像實時處理技術,研發微創外科術中導航系統,為主刀醫生提供路徑指引和提示預警,填補了內地該領域產品的空白。
突出「為用而賽」
本屆大賽突出「為用而賽」,以真實場景驅動算法創新與落地應用。在AI大模型算法優選賽板塊,開設由哈啰、電信等企業自主承辦的13個品牌盃賽,為企業解決「高價值、高難度、高頻發」的真實痛點。
源自香港科技大學的創業團隊光影煥像,攜其自主研發的「三維物體與場景生成基座模型」參賽。該技術不僅能生成3D場景,更實現了場景內每個物體獨立可交互,將傳統需數周完成的3D建模工作縮短至幾分鐘,顛覆了遊戲與影視行業製作流程。
大會現場首發了多項重大合作與創新成果,憑借獨特的「超擬真語音合成技術」,初創企業廣州爍谷科技有限公司成功闖入了總決賽。其創始人表示,這一成績離不開琶洲優異的創新土壤,「琶洲的創新活力與政府對人工智能,特別是對初創企業的高度支持,為我們提供了快速成長的寶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