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提出會繼續推動文化體育和旅遊協同發展,為經濟注入新動力並提升香港吸引力,作為香港文化藝術旗艦,西九文化區在相關段落裏有顯著着墨,管理局董事局昨也迎來一系列人事新任命。文體旅局局長羅淑佩表示,新主席陳智思能帶領打造西九文化區成為全球矚目的文化旅遊地標,提升香港在國際文化版圖上的地位。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社會各界都期待西九接續發展,譜寫香港文化藝術發展新篇章。
作為中西薈萃的國際大都會,香港明確要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西九堪稱是箇中縮影:既有主要展示國家文物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又有全球性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既有推廣中國戲曲特別是粵劇的戲曲中心、又有上演香港和國際大大小小表演藝術的西九演藝中心,一直以來皆是香港文化藝術地標。當然,西九的功能不止於此,施政報告提出多元發展策略,特別提到推動建立藝術品交易生態圈,以配合大力打造香港成為全球高端藝術品交易樞紐的策略。其中,西九明年將推出多個項目,包括即將落成的藝術廣場大樓將吸引更多藝術品交易產業鏈企業進駐,例如畫廊、保險公司、家族辦公室等,建立藝術品修復的國際合作網絡、系統化擴展策展,以及成立「西九文化區學院」培訓人才等。可見,西九不純粹是個中外文化藝術展示平台,正進一步要打造成為由下游到上游多軌並進的全方位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平台,不單可望創造更多高端就業機會、吸引更多藝術品及投資者來港,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將更上層樓,整體發展無疑令人期待。
發展文化藝術,未必是為了賺錢,但始終要顧及可持續發展。施政報告一方面強調了「文化+旅遊」的協同性,另方面也提出要引入更多商業元素。文化藝術乃一種「軟實力」體現,有助建立國際形象,香港不僅是一個金融中心、商業城市,更是一座富有魅力與內涵的大都會,古今中外文化藝術共冶一爐便令不少旅客興趣盎然。事實上,文化藝術的經濟效益向來備受低估,這絕對不限於博物館之類的盈收,更多的應是無形收益,觀光客專程前來無疑會衍生許多間接消費,而隨着香港文化藝術版圖定位的豐富提升,更多商務客及投資者來港必然帶動更大的貿易及經濟貢獻,尤其是藝術品的投資價值愈來愈大,作為一種資產配置亦愈來愈普及。西九若要實現自負盈虧,毋須公帑注資,必須把握好時代機遇及施政報告政策機遇。「文化+旅遊」絕對大有錢途,尚存不少發掘空間,施政報告便提出要打造「香港處處有非遺」來加強推廣,以吸引更多本地客及旅客的參與。另外,康文署引入市場營運模式,從而提供更多元的增值活動,包括出租場地等,也有利於文化藝術的市場化、商營化發展。
香港再不是文化沙漠,而是一個具備國際影響力的文化藝術高地。在施政報告的新政策及西九文化區新一屆管理局董事局的領導下,透過盛事化、產業化、普及化的發展方向,把世界頂級的展品和表演、海內外的觀光客與商務客、以至旅遊消費及高端投資等匯聚香港,同時提高本地的文化藝術產出與素養,香港文化藝術的「軟實力」及「硬實力」定可邁上新台階、實現新飛躍。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