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凈息差持續承壓、信貸需求結構性分化的背景下,國有零售大行郵儲銀行(1658.HK;601658.SH)以多元價值創造頂住了錯綜複雜的內外部挑戰,上半年實現營收純利雙雙正增。更為難能的是,以零售資源稟賦見長的郵儲銀行正以公司金融的薄弱為突破口,加快挖掘「十大市場縫隙」,上半年公司貸款錄得近15%的雙位數增長。
「這份成績背後,是我們轉型發展呈現出的韌性與活力,通過持續精耕細作,整體上實現了結構優化、均衡穩健、風險可控、資本充足的高質量發展。」郵儲銀行行長劉建軍在8月29日於北京舉行的2025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如是表示。鄧建樂
鍛造跨周期的內生能力
「郵儲銀行近五年平均ROE為11.26% 高於行業均值2.16個百分點。」劉建軍分享到,郵儲銀行堅持長期主義發展理念,持續鍛造穿越周期的內生能力。H股上市以來,該行累計分紅超1700億元(人民幣,下同)。2025年中期將繼續按照30%的比例分紅,分紅總額為人民幣147.72億元(含稅)。
上半年,郵儲銀行營收純利雙雙實現正增長,錄得營業收入1,794.4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50%;純利(歸母凈利潤)492.28億元,同比增長0.85%。中收在「報行合一」後重回雙位數增長,達11.59%,優於可比同業。
該行上市以來首次前瞻性地啟動代理費率主動調整,上半年代理費554億元,同比減少54億元,下降近9%,「自營+代理」模式的優勢得以進一步鞏固發揮。
郵儲銀行還獲得國家1300億元的首次大規模注資,期末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52%,較上年末提升0.96個百分點。劉建軍認為,中長期來看,注資打開了全新的發展空間,很多業務將不再受限於資本制約。未來,該行將以RAROC為標尺配置資本資源、推進輕型化轉型、築牢資產質量和打造現代集約化運營體系,這四方面發力打造更強的盈利能力。
在傳統優勢領域,郵儲銀行持續將其鍛造成為穩固長板:打造高效率、低成本、風險可控的特色「三農」金融模式;推動中小企業服務場景化獲客、綜合化提質、集約化增效;構建個人業務「零零+批零」拓客體系、「客層+客群」經營體系。截至今年6月末,管理個人客戶資產(AUM)規模17.6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87%,其中富嘉及以上客戶AUM較上年末增長11.69%。
長期精細化管理穩息差
截至6月末,郵儲銀行的總資產、總負債站上新台階,分別突破18萬億元、17萬億元,存貸款增速均居大行前列。郵儲銀行的凈息差繼續保持行業較好水平,2025年上半年為1.7%,較一季度僅收窄1個基點。
「主要是受一次性因素影響,一季度降幅即達到16個基點。」劉建軍稱,拉長周期看,長期能力的建設才是支撐息差韌性的基石。「五大差異化增長極」「價值存款」「六大能力」「1+N」體系的持續建設,息差的精細化管理已經深入到了郵儲銀行的資產端和負債端。
資產端,郵儲銀行按揭貸款佔比較高,年初重定價佔比也更高,所以息差下行更快。但上半年該行信貸增速10.1%,優於全行業7.1%的信貸增長,較好地實現了以量補價。
上半年郵儲銀行貸款新增6,230億元,同比多增了1,131億元,存貸比和信貸資產佔比分別較上年末提高0.9和0.25個百分點。其中,零售貸款增長保持韌性,新增近900億元,增長1.86%;公司業務主動挖掘「十大市場縫隙」,對公司貸款新增5411億元,同比增速高達14.83%。
負債端,該行將穩定、低成本的負債資金來源打造成為可持續的優勢。上半年存款突破16萬億元,增長5.37%,其中公司存款增長14%,保持大行領先;積極做大自營存款規模,上半年同比多增1300億元,自營存款付息率較年初下降了20個基點,到1.1%左右。
信貸配置更加均衡穩健
重點信貸領域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郵儲銀行涉農貸款餘額2.44萬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72萬億元,佔客戶貸款總額比重均居國有大行前列。服務科技型企業超10萬戶,科技貸款餘額突破9,300億元,本年凈增超900億元。累計成立碳中和支行、綠色支行和綠色金融部門等綠色金融機構45家,綠色貸款餘額9,586.3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59%。
談及消費貸款的業務發展情況,零售業務總監梁世棟表示,該行消費貸款業務上半年發展總體表現不錯。其中住房貸款發揮渠道廣泛的優勢,積極搶抓高能級市場,住房貸款凈增213.16億元,在國有大行中保持唯一正增長且規模位居首位。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郵儲銀行個人消費貸款餘額3.03萬億元,較上年末凈增369.81億元。就消費貸貼息,梁世棟表示,該行已制定詳細操作流程,開發專項系統功能,要讓老百姓切實享受到政策紅利,同時藉此推動自身業務實現更穩健、健康的發展。
由於零售貸款受居民收入預期、房地產市場波動影響較大。2025年上半年,國內銀行信貸投放延續「對公強、零售弱」特徵。郵儲銀行主動調整投放結構,一方面重塑零售全流程風控標準和風控模型;另一方面搶抓對公貸款,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
郵儲銀行公司金融業務起步較晚,如何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突圍?副行長、董事會秘書杜春野表示,該行深化「跨行業、跨區域、跨市場、跨資本、跨板塊」的市場縫隙挖掘機制,鍛造「準」「巧」「快」的市場策略。公司金融已實現從「單一金融服務」到「多維度立體式企業管理賦能」的升級。
目前,該行的公司貸款佔比已增至44%。公司金融發展逐步實現多項突破:信貸總資產突破4萬億元;公司金融FPA(融資總量)突破6.4萬億元,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公司客戶整體規模三年增長65%;上半年的公司貸款凈增、存款凈增和中收增長都超過了去年全年,並且都實現了三年翻番;上半年公司存貸增幅位居國有大行第一名。
不僅如此,郵儲銀行在對公信貸方面,資產質量繼續保持平穩,上半年公司貸款(不含小企業貸款)不良率0.30%,較上年末下降0.04個百分點,繼續保持行業較優水平。
「十四五」輕型化轉型加速
「十四五」期間,郵儲銀行加快推進輕型化轉型,近五年非息收入提升10個百分點,其中,「中收跨越」發展戰略成效顯著。
副行長徐學明分享到,今年上半年,郵儲銀行積極把握市場機遇,表內非信貸資產業務收入同比增長達5%,為全行營收增長做出積極貢獻。該行一方面,抓好資產配置,及時把握市場利率的階段性高點,加大對高收益資產的配置力度。另一方面,強化資產交易,大力發展債券交易、基金投資、票據交易業務,持續提升非息收入貢獻。
過去5年郵儲銀行的中收年均增速11.3%,遠好於可比同業。去年受代理保險「報行合一」政策影響,中收發展承壓,今年上半年,中收在保險「報行合一」政策後又重新回到兩位數增長,達11.59%。
徐學明進一步拆解,中收的三大板塊業務整體呈現出「公司板塊和資金資管板塊表現強勁、零售板塊企穩向好」的特點。該行持續深耕同業生態圈,積極拓展同業客戶,截至今年6月末,合作的客戶有3,300家,在「郵你同贏」同業生態平台上線的客戶超過2,500家,累計交易金額已經突破7萬億元。
今年上半年,該行面向機構的代銷公募基金餘額達2,600億元,增幅達132%。託管業務快速發展,託管增量5,600億元,創過去9年新高,收入同比增長18%。持續深化票據業務特色大行建設,票據業務實現非息收入12.48億元,市場排名第一,同比增長34.34%;理財業務手續費收入同比增長48%。
加強風險模型策略應用
保持住好的資產質量是保持好的ROE的基礎。副行長、首席風險官姚紅表示,截至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率0.92%,關注率1.21%,分別較上年末上升0.02個百分點與0.26個百分點,但絕對值仍均為行業均值的60%左右,繼續保持了行業較優的水平。撥備覆蓋率260.35%,風險抵補能力充足。
「上半年公司貸款(不含小企業貸款)不良率僅為0.30%,較上年末下降0.04個百分點,繼續保持行業較優水平。」她坦言,零售信貸風險是郵儲銀行資產質量波動的主要承壓點。為此,該行在堅持小額分散、注重風險緩釋、嚴格風險分類的基礎上,在2024年全面改進了主要零售信貸產品的作業流程,優化了客戶及業務准入標準,加強了風險模型策略應用。
今年二季度該行個人和小企業貸款不良生成率環比已下降0.01個百分點,零售信貸資產質量已出現企穩向好的積極信號。具體來看,普惠小微企業貸款方面,不良率1.32%,已較上年末下降0.06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方面,新發放貸款質量也出現明顯改善;非房消費貸和信用卡方面,上半年不良生成率分別為1.92%、3.06%,同比下降0.23、0.28個百分點,保持穩定向好態勢。
AI生態體系逐漸完善
近幾年,郵儲銀行主動建設以客戶為中心的數字生態銀行,系統推進數字金融轉型,正將數智化驅動力轉化為新的增長點。其中,「看未來」技術應用持續迭代,批覆客戶同比增長41%,批覆金額2.4萬億元,同比增長261%。
大模型等AI生態體系逐漸完善。「郵智」大模型開展了230餘項大模型場景建設,覆蓋各條線業務領域;「郵你同贏」同業生態平台實現全品種票據的全流程智能化管控;「智能審貸助手」每天支持三農、信用卡等信審場景超3萬筆業務。
「希望通過這些改革,建立起現代商業銀行的管理、運營架構,最大限度地節約運營成本。」劉建軍表示,該行的十個集約化運營項目,已有五項完成全國推廣,大大提升作業的標準化,也極大地節約了運營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他分享道,上半年,該行的成本收入比下降了5.23個百分點。例如,數字人輔助雲櫃業務辦理時長縮短40%。消費信貸的集中上收節約人工成本30%,同時規範化大幅提升。
副行長、首席信息官牛新莊補充道,在核心系統建設方面,繼新一代個人、公司和信用卡三大核心系統全面升級後,該行加強核心技術攻堅,又完成了第三代資金業務核心系統的首批業務功能投產上線。上線以來,系統負載峰值提升超10倍、單筆交易審批用時減少97%、日終跑批時間縮短90%。
「我行今年年底會完成所有消費信貸業務全國集中審查審批,可實現T+0三個小時審批,且人工成本節約30%,將對業務拓展和風險管控起到重要作用。」梁世棟分享了郵儲銀行將用科技技術賦能居民消費的最新進展。
當前社會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數智化革命,以大模型為核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正成為銀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引擎。據了解,郵儲銀行深度布局大模型技術,將大模型技術融入金融服務全流程,驅動業務創新,構建了覆蓋前、中、後台全鏈路的AI應用,致力於實現金融領域「全程、全域、全時」的數字化、智能化,扎實推進數字生態銀行建設,精心書寫數字金融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