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香港商报

施政報告革故鼎新迎新局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A07       上一篇    下一篇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楊華勇

特首李家超發表的第四份施政報告,如同一份精心繪製的航海圖,為這艘經歷風雨的巨輪指引前行的方向。報告中蘊含的緊迫感與創新思維,不僅是對當下挑戰的回應,更是對香港未來的戰略抉擇。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全球經濟正經歷自工業革命以來最深刻的範式轉移,數字技術重構產業生態,氣候變化催生綠色轉型,地緣政治重塑供應鏈格局。香港若不能順勢而為,則可能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報告敏銳地捕捉到這一歷史節點的特殊性,將「改革」作為核心主題,顯示出對大勢的準確把握和主動求變的政治勇氣。

香港經濟正面臨結構性挑戰。房地產市場長期獨大,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社會流動性放緩,這些深層次矛盾在全球化高潮期被繁榮所掩蓋,卻在國際格局震蕩中顯露無遺。這份施政報告是一個起點而非終點,展示了政府的決心和方向,但真正的考驗在於執行和落實。歷史的機遇之窗已經打開,香港能否抓住機遇,再創輝煌,取決於今天的選擇和行動。

報告對創新科技的重視達到空前高度。從數字經濟到人工智能,從國際醫療創新到綠色科技,香港不再滿足於僅僅扮演「超級聯繫人」的角色,而是要在全球科技創新版圖中佔據一席之地。香港擁有世界級的高校資源、自由的信息流通環境和成熟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這些都是培育創新生態的沃土。

金融服務業的升級同樣值得關注。報告提出強化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綠色金融和虛擬資產等舉措,這些都是順應全球經濟變革的明智之舉。特別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香港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金融橋樑。

全力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

施政報告的另一亮點是對民生問題的關注。住房、醫療、教育、扶貧的改革措施顯示政府對社會痛點的敏銳感知。報告提出的加快土地供應、簡化發展程序等舉措,旨在從根本上緩解住房短缺問題;人口老化挑戰同樣不容忽視。香港正走向高齡化社會,醫療系統面臨巨大壓力,勞動力市場需要調整,如何建立一個兼顧財政可持續性和代際公平的老年社會支持體系,將是未來施政的重大考驗。

施政報告中處處體現的創新思維,不僅體現在政策內容上,更體現在治理方式上。從提早發表報告到採用AI技術宣傳,從廣泛諮詢到強調執行力,這些都反映出AI技術的應用不僅是傳播手段的創新,更預示着政府服務模式的深層次變革。

報告中也強調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又重視保持國際競爭力;既利用內地市場優勢,又維護香港特色。在全球地緣政治緊張的背景下,香港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價值,既不做單純的橋樑,也不做被動的棋子,而是成為具有獨特貢獻的全球城市。

香港的轉型之路注定不會平坦,國內外挑戰交織,結構性矛盾深重,利益格局複雜。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唯一確定的是變革本身。這份施政報告提供更是一種信念,相信香港能夠駕馭變革,開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