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香港商报

未來10年將準備好2600公頃「熟地」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A03       上一篇    下一篇

未來10年將準備好約2600公頃「熟地」,除滿足發展需求,也讓政府有健康的土地儲備。

【香港商報訊】記者林德芬報道﹕行政長官李家超於施政報告表示,根據《長遠房屋策略》,未來10年私營房屋需求為12.6萬個單位。政府未來10年會有足夠土地滿足上述需求,並會有節有度及務實地部署推出的步伐。除了政府賣地項目外,其他私營房屋土地來源包括鐵路物業發展項目、市區重建局項目及私人發展項目。

李家超指出,土地儲備有如「銀行存款」,需時可用,閒時則存。他指出,未來10年將準備好約2600公頃「熟地」,除滿足發展需求,也讓政府有健康的土地儲備。政府必須儲備充足的土地,以滿足大型發展項目、長期經濟發展和市民住屋的需要。

預留3幅地作「樓換樓」替代單位

李家超表示,政府會以新思維利用新發展土地推動市區重建,涉及3項建議,包括當局將於北部都會區的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預留3幅土地,讓市區重建局籌劃興建新樓,作為將來「樓換樓」的替代單位。

政府消息人士稱,3幅土地共4公頃,涉及約18.6萬平方米樓面面積,讓受市建局重建影響人士有多一個選項,可選擇金錢補償或「樓換樓」。消息人士又指,3項建議皆不涉及修例,將於今年10月提交至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其後再諮詢私人發展商等持份者,希望於明年上半年推出措施。

放寬同區地積比率轉移安排

其餘兩項措施,分別為利用新發展土地推動市區重建,包括放寬同區地積比率轉移安排,容許重建項目未用盡的地積比率跨區轉移到其他地區以至新發展區,增加市場重建誘因;以及針對重建需要較迫切的7個指定地區,當局會試行適度增加私人重建項目地積比率,容許將增加的地積比率轉移至北都或其他地區使用,或轉為金額用作抵銷在投地或進行其他項目地契修訂、原址換地所須繳付的地價。

李家超續稱,會針對包括長沙灣、馬頭角、旺角及西營盤等7個有較迫切重建需要的地區,試行適度增加私人重建項目地積比率,容許將增加的地積比率,轉移至北都或其他地區使用,或轉為金額用作抵銷在投地,或進行其他項目地契修訂原址換地須繳付的地價。

此外,政府會釋放市區工業用地,今年將會展開新一輪研究,將於明年提出建議,包括活化工廈計劃的未來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