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綠白表配額比例至50:50
李家超表示,未來5年總公營房屋建屋量達18.9萬個單位,較本屆政府上任時增加約80%;2027年上半年或之前可望落成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令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於2026-27年度邁向4.5年的目標。
新一份施政報告把居屋綠表(公屋戶)同白表(非公屋戶)的綠白表配額比例由40:60,調整至50:50,換言之,公屋戶申請到居屋的機會將上升。新安排預計在下一期全新出售居屋中實施,由於未來5年新居屋供應可達約5.89萬個,預計今次調整綠白表配額比例,將不會影響白表人士購買居屋的機會。可見政府希望更多公屋租戶成為業主,將原有的公屋流轉給輪候申請人。
施政報告並將在下一期「白表居屋第二市場(白居二)」起再增加1000個配額至7000個,新增的1000個配額中一半撥予40歲以下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請者。
關注40歲以下青年家庭置業需求
政府消息人士解釋,由於政府見到40歲以下青年家庭置業需求殷切,所以決定把新增配額一部分供有關人士使用,但基於去年已新增1500個「白居二」配額予年輕人,增幅十分顯著,故今次只選擇把新增的配額中一半供40歲以下年輕家庭及一人申請者。
施政報告又公布,由下一期推出的居屋及綠置居起,放寬新出售單位的轉讓限制由15年降至10年,以鼓勵居民上流。
李家超還將提升居屋及綠置居大單位比例。政府計劃提升居屋及綠置居兩房或以上單位比例,預料未來數年比例較過去一年增加約兩至三成,當中部分在建項目已改則,有關調整目標滿足社會對大單位的需求及鼓勵上流。
李家超還提出針對房委會資助出售單位業主的「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容許年滿60歲並擁有單位十年或以上的業主,可在第二市場出售該單位後不須補價,購買一個較小或較偏遠的單位,讓長者可獲得額外現金作生活費,同時騰出市區或較大單位讓有需要家庭申請。現時全港估計有約10萬個單位適合該計劃,政府計劃明年起推行,暫不設限額,預計計劃有一定吸引力,屬雙贏局面,但政府不會預測有多大需求。
另一方面,房委會及房協並將推出先導計劃,容許擁有資助出售單位十年或以上的業主,在繳付出租准許費後,將其未補價單位出租予合資格白表申請者,計劃名額3000個。
「六招」旨在放大入口打通出口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認為,今次施政報告未直接救市,可能是為避免樓市太熾熱;反而聚焦較長遠的供應層面,相信可令樓市長遠更健康發展。對於較多着墨於資助房屋。他又指,增加「白居二」名額,相信有助資助房屋市場的流轉,釋放資助房屋於二手市場供應之餘,相關業主沽出手持資助房屋,將轉投私樓市場,同時增加中小型私樓物業的需求。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葉文祺表示,今年施政報告中的土地及房屋政策同時觸及「供應、流轉、資金」三個層面,整體方向正面,亦兼具操作性。
他認為,豐富置業階梯的「六招」合併後旨在放大入口、打通出口,形成更快流轉的換樓鏈:一方面透過調整綠白表比例、白居二配額擴大「入口」;另一方面以縮短禁售期、提高較大單位比例及長者「以大換小/近換遠」等設計,增加家庭適配度並釋放市區大單位,令公營房屋體系形成正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