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
?强化治理
1.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強化公務員評核機制
2.成立「AI效能提升組」
?深化改革發展產業
3.成立特首領導的「北都發展委員會」,拆牆鬆綁加快建設北都
4.制訂招商優惠政策包,促進產業發展
5.推動生命科技和AI產業發展
6.發展遊艇經濟
?發揮國際中心優勢
7.設立跨部門「內地企業出海專班」一站式平台
8.加速建立國際黄金交易市場,推動大宗商品交易
9.放寬「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10.推進大學城籌劃及建設,並成立「留學香港專班」
11.打造高端藝術品交易樞紐
?惠民生
12.豐富置業階梯,增加居屋及綠置居大單位比例
13.強化基層醫療,以一籃子政策促進精神健康
14.推出11招支援中小企,包括額外預留300億加大工程開支
15.推廣寵物友善,容許狗隻進入食肆
16.成立「社會高齡化對策工作組」
17.以組合拳進一步鼓勵生育,包括增加初生子女免稅額
【香港商報訊】記者馮仁樂報道:昨日,行政長官李家超赴立法會宣讀其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歷時近3小時。今年施政報告封面仍沿用綠色,代表活力和延續性,以「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為主題,主軸環繞經濟和民生,全面闡述李家超在新一年的施政理念、發展目標和政策措施。
李家超於開場白指,今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亦是「十五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新一份施政報告,既是香港全力「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加快邁向「由治及興」的進程表,亦是香港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實現突破新局面的策略部署。
李家超談及過去3年施政時表示,自上任以來,積極推動政府與社會改革,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首先是改變了政府文化,建立了「以結果為目標」的政府。大力興建公營房屋,推出簡約公屋,公屋申請者綜合輪候時間縮短了整整一年。市民家庭收入中位數上升了3000元,增幅約11%;香港經濟增長由負轉正,預計今年會增長2%至3%;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上升一位至世界第三,整體競爭力上升四位至世界第三,人才競爭力升至世界第四,安全城市排名躋身十大、位列世界第七。
一直為加快北都建設「心急如焚」
提及北部都會區發展,李家超直言北都有戰略地位:「北都與深圳接壤,面積和未來人口約佔香港三分之一……雖然政府過去三年已加快建設,但北都幅員廣闊,所需資源投資龐大,我一直為此心急如焚。」新份施政報告最大的亮點,就是提升北都發展的決策層次,成立由行政長官掛帥的北都發展委員會。
面對市場格局和科技的急劇轉變,施政報告亦推出一系列措施鞏固金融、法律等傳統優勢產業,同時亦會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包括先進製造、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AI與數據科學等。施政報告亦充分發揮香港「內聯外通」的優勢,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招攬內地企業利用香港平台出海。
「改善民生是我施政的最終目標」
「改善民生是我施政的最終目標,讓市民有更好住房、打工仔有更多收入、長者有更好照顧、青年有更好發展。」李家超指出,民生與經濟息息相關,兩者相輔相成。
李家超提到,今次施政報告以民生為壓軸專章,是篇幅最大的一章,涵蓋土地房屋、交通運輸、醫療護理、社會福利、保障勞工、關愛共融等9個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範疇。當中,包括持續增加公營房屋供應,豐富置業階梯;持續造地以滿足大型發展項目、長期經濟發展和市民住屋的需要;持續深化醫療改革;推出11項措施支援本地經濟、繼續精準扶貧,等等。他說:「這些都體現了以民生為最終施政目標的理念,而發展經濟,就是為了民生福祉,讓市民過上更好的生活。」
改革變通是「香港成功的DNA」
李家超總結時表示,今日香港站在「由治及興」的關鍵節點,目前正處於經濟轉型期,而轉型是邁向經濟更強大的必經過程。香港經歷過多次經濟轉型,背後承載着無數香港人拼搏奮鬥的故事,靠的是改革變通、自強不息。這些是香港人的特質,是香港成功的DNA。「世界在變,香港同時面對挑戰和機遇。祖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香港最強大後盾,最龐大機遇;香港同時享有國際機遇的疊加優勢,機遇明顯大於挑戰。」李家超強調,「只要我們團結一致,改革創新,自強不息,我們的共同家園香港必定更美好,東方之珠必定更耀目光芒。」
在昨日下午舉行的記者會上,李家超表示,新份施政報告體現更全面的「改革加部署」。他重申,改善民生是施政的初心和最終目標,並強調「房屋是重中之重」。對於施政報告另一重點「產業發展和革新」,他表示,政府會加快培育本地和引進新興產業,帶動經濟多元發展,相信在加強與內地合作基礎上,創新藥物、人工智能等將有望成為香港未來的優勢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