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部披露案例提醒 大學生警惕間諜活動
日期:09-18
【香港商報訊】據中通社消息,國家安全部16日披露了幾起間諜情報機構針對中國大學生群體進行滲透的案例,提醒大學生群體警惕披着「學術」「調研」「兼職」外衣的間諜活動,對誘導收集敏感信息、觀測特定目標、打探內部情況的要求,果斷拒絕並主動報告。
其中一起案例中,小李赴海外高校交流學習,在一次實驗中,外方導師指派其參與「某類重要材料的提純工藝優化」課題,並暗示小李蒐集的中國數據越詳細,研究成果越容易發表在頂刊。小李發現,該研究涉及中國限制出口的關鍵技術,而外方實驗室的背景資料裏,赫然出現了某國軍方智庫的合作標識,於是小李婉拒了項目合作邀約。
中國國安部就此提醒,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戰略礦產等關鍵領域是境外間諜情報機關關注的焦點,他們常以「學術合作」「科研資助」「刊發論文」之名,誘導學生參與涉及敏感技術的研究項目,藉機竊取中國未公開的科研資料。
另一起案例中,某外企在面試環節對小李曾在中國某新能源車企的實習經歷異常關注,反覆追問他有關行業核心供應商名單、產能規劃等內部信息。小李回想起就業指導課上關於「商業秘密保護」的案例,嚴詞拒絕:「這些信息涉及中國商業機密,我無權提供,也絕不會洩露!」
中國國安部就此提醒,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精準把握大學畢業生的求職者心理,以優質崗位為誘餌,通過校園招聘會等渠道,在面試環節特意設置「秘密考題」,企圖套取中國商業機密和產業核心信息。此類行為不僅侵害商業利益,更可能威脅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