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富阳日报

让7天的关注延续成365天的守护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第08版: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 李晓池

  九月下旬,街角那块“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的展板被轻轻收进仓库。社区群里的推送消息渐渐淡了,日子又回到了熟悉的节奏。可你有没有想过,安全这事,真能像展板一样“挂了就完事”?

  其实,我们常犯一个错:把安全周当成了“七天打卡”,以为收了展板、停了群消息,就万事大吉了。可安全哪有“假期”?就像家里装了灭火器,我们不会只在消防演习那天才看一眼,而是天天记得它在哪、怎么用。安全周的真正价值,是把那七天的警醒,变成往后三百六十五天的下意识动作。

  问题出在哪?说白了,知识没落到生活里。安全周里,我们听过“别点陌生链接”,但没人教老人“看链接是不是https开头,有没有官方标志”;听过“刷单都是骗局”,却没人拆解“骗子先给你返小钱,再骗大钱”的套路。知识要是只在台上讲,没进我们的手机、没进我们的家门,遇到真事,照样手足无措。更别提责任模糊了:展板是政府挂的,大家容易觉得“这是他们的事”,自己听了课就算交差。可数字世界里,谁不是当事人?点链接的是我们,输密码的是我们,授权App权限的还是我们。安全不是别人的事,是我们自己防线的重要一环。

  怎么让七天的热度,变成全年的温度?得从“听”变成“做”,从“知道”变成“习惯”。

  比如,别光在安全周发手册,把防骗技巧“种”进日常。社区电梯口贴张提示:“三看识别陌生链接——看前缀、看标识、看内容”,让居民潜移默化;老年活动室放一台“反诈查询机”,遇到可疑链接,扫一下就能核验;给家长发张清单:“教孩子不把密码告诉同学,不乱扫路边二维码”,简单一句提醒,就能守住家庭的安全防线。当安全知识和生活绑在一起,才能成为实用指南。

  再比如,安全周的AI诈骗演示为什么受欢迎?因为大家愿意动手试试。那就把这劲头延续下去:社区每月开一次“安全小课堂”,邻居们一起操作反诈App,边学边练;企业别只在安全周搞模拟钓鱼测试,把它变成员工每月的“常规练习”;学校编个安全情景剧,让孩子演一演“骗子怎么骗人”,比听十遍说教都管用。

  那块收进仓库的展板,不是安全的句号,而是逗号。它完成了“唤醒”的任务,接下来,该把安全意识悄悄织进日子里:刷到陌生链接多看一眼,App索要权限多想一想,给父母打电话时多问一句“最近有没有收到奇怪消息”。安全周从不承诺七天解决所有问题,它只是轻轻推了我们一把——让我们在日常里,慢慢学会自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