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富阳日报

从西贝风波看“网络黑社会”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第08版: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 特约评论员 王鋆涛

  第十二个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虽已落幕,但“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这句箴言,仍在公众耳畔回响。近期持续发酵的西贝“预制菜”风波,恰如一面镜子,照出了网络空间的讨论乱象,也让“网络黑社会”的界定与网络讨论的边界问题,成为衍生议题。

  9月10日,罗永浩在直播中一句“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卖得贵”,像一颗石子投入网络湖面,瞬间激起讨论涟漪。消费者关心的是:预制菜的食材从哪来?加工过程是否安全?为何不提前告知?可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回应,却跳出了“预制菜透明化”的核心议题,给罗永浩扣上“网络黑社会”的帽子。?

  罗永浩的吐槽,真的能和“网络黑社会”画等号吗?笔者认为不能。“网络黑社会”从不是个体的随口质疑,而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恶意攻击;不是对行业痛点的揭露,而是为了利益刻意制造混乱。反观西贝风波,即便罗永浩的发声带有个人立场,但其至少戳中了餐饮行业的普遍问题:预制菜信息不透明,消费者知情权被忽视。无数网友跟着讨论“该如何保障预制菜消费权益”,这本身就是正常的公众监督。这种动辄给理性发声者扣恶名的做法,本质上是用“标签暴力”压制讨论,反而比单一的吐槽更接近“网络霸凌”——它堵死了良性沟通的渠道,也让真正的网络黑恶势力,更容易在混乱中隐藏。?

  值得深思的是,西贝给质疑者贴“黑恶”标签的行为,恰恰暴露出一些主体对“网络黑社会”的认知偏差:似乎只要影响了自身利益,质疑者就是“敌人”,就是“黑势力”。可现实中的网络黑恶势力,从来不是这样的。它们不会针对单一企业的产品问题发声,而是会用 “水军”刷屏造谣,用伪造的证据抹黑对手,用“人肉搜索”威胁普通人——就像曾经攻击新东方的密集帖子、伪造万科会议纪要的恶意炒作、定向抹黑同行的舆论攻击,这些有组织的恶行,才是真正的“网络黑社会”。而西贝风波中,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追问、对知情权的争取,不过是正常的公民表达,与“黑恶”毫无关联。

  随意使用“网络黑社会”标签,不仅会消解了这个概念的严肃性,更可能让公众对“真正的网络黑恶”失去警惕。当大家习惯了“质疑=黑社会”的简单逻辑,反而会忽略那些隐藏在屏幕后的“幽灵”。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伪造聊天记录诋毁普通网民、用虚假信息撕裂社会共识、刻意煽动群体对立,这些都有它们的痕迹。这些真正的网络黑恶行为,比一句吐槽更具危害性,却可能因为“标签被滥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网络空间需要的不是“标签战”,而是理性的讨论边界;需要警惕的不是对行业痛点的质疑,而是有组织的恶意攻击。这其中,“网络卫士”的作用不可或缺——他们或许是网信、公安部门的执法者,斩断“水军”产业链、打击恶意炒作;或许是坚守理性的博主,用事实厘清讨论边界,避免舆论跑偏。他们的职责从不是维护某家企业的利益,而是守护数字空间的正义,既打击真正的网络黑恶势力,也保护公民正当的发声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