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富阳日报

阳陂湖将见证富阳爱情故事

日期:09-25
字号:
版面:第05版:城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汤奶奶的结婚证

  胡阿姨的结婚证

  汪晓池夫妻

  天天夫妻

  记者 张子艳 吴博伦

  杭州,素来有“爱情之都”的美誉,许仙与白娘子在西湖断桥邂逅,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万松书院共舞,这些爱情故事传颂千年,成为跨越时空的浪漫经典,让杭州这座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甜蜜圣地。

  9月29日,富阳区婚姻登记中心将正式搬迁至阳陂湖16-1号(庙山D座),更优美的环境、更完善的设施、更丰富的业态,为新人提供更具仪式感和甜蜜体验的服务。

  从乡镇(街道)婚姻登记办公室的分散办理到区级婚姻登记服务机构的集中办理,婚姻登记服务机构在革新中见证一代代富阳人民的婚登记忆。

  近日在富阳日报微信公众号上,区融媒体中心、区民政局、富春山居集团联合发起向全区征集扎根生活的“幸福点灯人”及“富阳人的‘红本本’记忆”婚登故事,收到不少读者的私信,讲述自己的婚登故事。记者特别采访4对不同年代的夫妻,倾听他们的婚姻登记故事。

  从泛黄纸页到电子档案,从简陋工位到湖畔仪式,婚姻登记簿上镌刻的不仅是个人姻缘,更是一部流动的社会史。这些不同年代的婚登故事,成为照亮婚姻本质的明镜:无论形式如何变迁,爱的见证始终是那枚永不褪色的钢印。

  “35后”汤奶奶 糨糊贴的囍字:一餐猪头肉就是婚礼仪式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沧桑岁月里,爱情是悄无声息的坚守,“人品端正,家境清白”,便足以让两个陌生人走向婚姻。

  日头逐渐西落,灵桥镇83岁的汤奶奶正在院子里晒太阳:“他是大队书记写介绍信认识的。信上就5个字:‘实在,肯干活’。”

  “他拎了一袋苞米,脸比我还红。”回忆起大半个世纪前的事情,汤奶奶记忆犹新,两人并排走在田埂上,就算谈了对象。

  结婚仪式?更简单。两张单人床拼在一起,糨糊刷一刷,贴个红“囍”字。结婚证明在当时还只是一张纸,底下盖了个大队的章。“那天炖了猪头肉,一家人围着小木桌吃饭,就算成了亲。他把猪头肉拆下来给我弟弟妹妹,自己没怎么吃也没怎么说话,我想想这个人确实实在,介绍信写得没错。”

  一起走过大半个世纪,吵过、闹过,就是没想过离婚:“又不会离婚的,那个年代谁会想离婚啊,这张纸(婚姻证明)老早不在嘞。”没有拥抱,没有誓言,婚后不久,汤奶奶的老伴就被调去了上官乡,30公里的距离让相聚变得珍贵,离别成为常态。汤奶奶最常做的,就是每周五傍晚带着几个孩子在村口等着那辆熟悉的自行车和那个熟悉的人回来。

  那个年代的爱情,不是在花前月下长出来的,而是在等待和信念里扎根而生。如今,汤奶奶和她的老伴早已退休。她说:“孩子们都长大了,我们也享受了30年的‘二人世界’”。一张纸、一餐饭、一辈子,他们的故事是千千万万那个年代夫妻的缩影,沉默如大地,却深厚如山河。

  “65后”胡阿姨 木柜底的录像带:婚礼成了全村人的集体记忆

  原受降镇大庄村胡阿姨的缘分,始于媒人递来的一张黑白照片。“那时富阳山坳里的姑娘小伙,见一面都难。”她笑着说,两人在媒人家匆匆一见,只觉得“看着不讨厌”,心里踏实。后来,感情是在富阳山乡的田埂地头实打实处出来的。春种秋收时搭把手,一来二去就熟了,胡阿姨的母亲评价这位“毛脚”:“话不多,但眼里有活、心里有家,靠得住。”

  两人选了个农闲的上午去镇上的民政办公室登记,领回红皮证书。胡阿姨说:“哪像现在,有鲜花有拍照,我们那时简单得像去供销社买袋盐。”

  真正的热闹,是村里办的那场酒席。街坊邻居端着自家的碗碟来凑数,红烧肉、炒鸡蛋飘着香味,孩子们围着新娘子跑。最让胡阿姨难忘的是新房里的欢腾——有人扛着笨重的录像机录像,亲戚朋友围在一起,非常热闹, “那录像带被我藏在木柜最底下,但录像机早坏了”。凑钱买的摩托车在当时算是“大件”,被褥、木箱满满当当,“在村里绕了一圈,街坊都出来看,现在想起来,不是图风光,是他想让我风风光光嫁过来。”

  胡阿姨说,上次村里统一换结婚证,旧证被收走了,但那盘录像带还在。或许再过些年,录像带里的画面会更模糊,但那些裹着烟火气的温暖,早已刻进了岁月里,这份温暖,早已刻进受降溪水般流淌的岁月里,也成了那个年代动人的爱情注脚。

  “85后”晓池 绿皮火车上的婚纱照:两个“i人”的反套路婚姻志

  大约十年前,在湖源乡某所小学的公益活动现场,汪晓池第一次遇见陈凌。阳光穿过教室的窗,两个年轻人在一个寻常的工作日互加了微信,谁也没想到,这个始于公益的相遇,会悄然种下一段姻缘。

  “就是聊着聊着,觉得这个时间挺合适,所以就跑去把证领了。”晓池笑着说,那天是他们恋爱一周年。没有摄影师跟拍、没有亲友团围观,只有两个人心照不宣的默契和一点孩子气的冲动。“那会儿婚姻登记处在横凉亭路上,离陈老师单位很近,我们各自请了两个小时假,就过去了。唯一的仪式感,可能就是我们中午特意回家翻出了自己的白衬衫。”她说得轻描淡写,却让人听见了爱情最本真的样子,自然而然,如风吹麦浪。

  让结婚蜜月显得与众不同的,是他们决定去西藏自己拍婚纱照。“我们都不喜欢传统婚纱照,也向往有点不一样的结婚纪念。”于是他们踏上了48小时的绿皮火车,从上海到拉萨,带着一套从淘宝买的299元的婚纱、两个三脚架和两台相机,两个人一路向西。

  “我只会简单的剪刀手,动作都是陈老师这个‘i人’想的。”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他们自己按快门,拍出了让朋友圈惊叹的照片。而那场真正意义上的“珠峰求婚”,更是出乎晓池的意料:“在珠峰山脚下的经幡前,陈老师突然掏出一个红牛拉环,单膝跪地,我当时都蒙了。”提到为什么是红牛拉环,晓池的另一半陈凌也有那么一丝“怨气”:“临出发前晓池把戒指拿去刻名字了,在拉萨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但正是这个看似“不完美”的“小缺陷”,让她儿时的记忆与成年后的生活产生了奇妙的联动。“小时候看电视剧,看到男主角用易拉环求婚觉得浪漫得要命。没想到有一天,我也成了那个场景里的女主角。”风从喜马拉雅山脉吹来,什么都比不上那一刻的惊喜。

  谈及婚姻,晓池坦言,婚前她也和大多数女孩一样,对婚姻的期待是美好但多变的,“真正和他在一起之后,很多事情就变得顺其自然。结婚快10年,还是有谈恋爱的感觉”。

  她举了一些很小的例子:生产后第一时间的那句“你辛苦了”;平时主动承担一些家务,从不会觉得“那是女人该做的事”;外人眼里“大直男”的他,总会不时为她制造一些“小惊喜”。“有趣就是最大的浪漫。”晓池说:“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哪怕只是站着听风,也足够了。”

  不刻意强调牺牲与付出,不执着于形式与框架,更看重精神上的同频与生活里的共担。汪晓池和陈凌不把婚姻看作终点,而是一段共同前行、不断发现趣味的旅程。

  “95后”天天

  散落各地的人,被婚姻轻轻“拢回”富春江

  领证前一晚,天天一直到凌晨还没躺下,拿起手机一遍又一遍核对备忘录。不是紧张,也不是睡不着,而是“忙,太忙了”。领证当晚就要办订婚宴,拍照、对流程、致辞……她和男友小周一直核对各种信息到深夜。她说自己是个仪式感很强的人,所以哪怕累,也要让这一天美满得不出一丝差错。

  在区政务服务中心领完“红本本”,牵着手走过一条马路,来到富春江边。5月的江水在早晨的阳光下泛着细碎的金光,缓缓流淌。特地赶来见证的好朋友们早已举起相机,将镜头对准他们。江风温柔地撩起她的发丝,他下意识地伸手替她拢到耳后,这个自然而然的动作,被朋友的镜头精准地定格。

  “那天天气好得不像话。”天天回忆,“天是那种透亮的蓝,云朵软绵绵的,江面上的波光一跳一跳,好像全世界都在为我们开心。”他们牵着手在江堤上漫步、相视而笑,偶尔依偎着远眺对岸。朋友在一旁不停抓拍,不需要刻意摆弄姿势,眼前就是最好的风景——是爱人间最放松的姿态,是家乡最熟悉的背景,也是青春最动人的注脚。

  这组由好友掌镜的订婚照,背景是生生不息的富春江,见证者是拂过千年的江南风,定格的是“95后”一代独有的、融于日常又无比珍重的浪漫。

  “其实最感动的是那天好多朋友从各地赶过来。”她说,“舟山的、常州的,甚至还有一个从广州飞回来的大学室友。”他们并不都在同一座城市生活,有些人彼此之间也不熟悉,却因为一场婚约,重新聚在同一个饭桌上喝酒、唱歌、流泪。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到:婚姻不只是两个家庭的事,它还在不经意间,把散落各个城市的朋友,轻轻拢起来。

  婚前对婚姻的想象,天天想了想说:“其实没想得太复杂。就是觉得,以后有人陪我一起吃早餐、周末窝在沙发看综艺。”而现实比她预想的还要温柔一些。“我突然想凌晨去吃烧烤,他不会说我疯,反而会马上拿起钥匙;我的驾照还没考出,多晚他都会接我回家……”

  最深的浪漫藏在“你想做的我都陪你”的日常默契里,“95后”的婚姻,似乎不那么强调“牺牲”和“应该”,更在意“分享”和“愿意”——仪式感我要,但不要被传统绑架;婚姻不是交付终身,而是一句“走吧,我们一起去做更多有趣的事!”

  在这座江畔小城翻阅时光:看见鹳山公园的长椅上,曾有年轻人借着暮色悄悄牵手;富春江的晚风,吹过多少代恋人许下的誓言。那些在恩波桥上一前一后走着的背影,在东吴文化公园樱花树下停驻的脚步,都是这座城市的爱情记忆。

  形式在变,但对爱情陪伴的渴望从未改变;地点不同,但“与你共度”的心意同样真挚。富阳的街巷见证着从手写婚书到电子登记,从田间地头的等候到富春江畔的牵手,浪漫或许有不同的表情,但本质始终是风雨中的并肩,平淡里的相守。

  数代人,几十载,一座城。爱情从未被时代定义,它只是换了一种语言,继续在富春江畔说着同一件事:在流转的岁月里,我想与你,把这寻常日子过成诗。当江风再次吹过江畔的芦苇,我们终于明白,所有时代的爱情,最终都沉淀为富阳街头最普通的相伴:晨光里一同出门的两个身影,暮色中携手归家的那盏灯火。

  国庆活动预告

  国庆假期期间(10月2日至6日),富春山居集团将在阳陂湖湿地梅花岛倾情打造“遇见爱情遇见岛”主题派对,以浪漫之名开启一段甜蜜之旅。浪漫花船航渡、浪漫观光车巡游、浪漫桨板、心动音乐会……在山水画卷中书写甜蜜回忆。

  希望通过真诚的互动和体验、自然与情感的交融,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在富阳感受到温暖和共鸣,也让“甜蜜经济”真正带动这片土地的活力——它不只是节日的热闹,更是一份可以长久延续的温情。